南美蓝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南美蓝对虾工厂化养殖技术

南美蓝对虾(Litopenaeusstylirostris)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属、滨对虾亚属,为广盐性热带虾种,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在原产地全年均可养殖,多与白对虾混养,并具有生长速度快、饵料成本低、适温耐盐范围广、耐低溶解氧、抗病能力强、出肉率高等优点。随着南美蓝对虾繁育技术的不断提高及SPF虾苗的获得,人工养殖逐步得到推广,我国于2000年后开始引进与推广养殖,并获得人工育苗和养殖成功,现已成为我国又一个新的养殖虾种。

一、养殖池建设与设施配备

1.每个工厂化养殖池面积1000㎡--1500㎡,水深1.5m-2.0m,池形建成正方形或椭圆形结构的水泥池为宜,池底呈锅底形,中间部位设有排污口,进、排水闸门相向设置。地址应选择在远离原有对虾养殖区、水质优良、高潮线以上1m-2m的海岸线附近。通过管道从低潮区引水至岸边蓄水池,然后使池水自流人养殖池。因地势高、不受潮汐影响,排水清污方便,易获得高产、高效。

2.每个养殖大棚的外面要设有消毒池、蓄水池各2个,每池面积约1亩,水深2m以上。

3.按照科学管理布局的要求,因地制宜确定蓄水池位置、进出水方式。禁止在蓄水池内放养其它品种,以确保蓄水的质量。

4.按设计要求配备水车式增氧机,一般lkW增氧机每亩面积配备2台为宜。在养殖季节,特别翻殖中后期,要不间断开机增氧,使池水向一个方流动,形成循环水流,保证增氧效果。

二、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1.新建养虾池,使用前要浸泡半个月左右,然后将水排掉,用250ppm漂白粉将养殖池刷洗干净,备用。

2.从外海纳入消毒池中的海水为自然海水,并在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是用80ppm~100ppm漂白粉带水消毒,消毒处理后48小时,将水注入蓄水池。

3.在蓄水池中人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方法是人为向蓄水池中接种硅藻、扁藻等单胞藻,同时进行施肥肥水,一般按碳酸氢铵1ppm—2ppm、过磷酸钙0.1ppm-O.2ppm的比例施肥,隔日施肥1次,遇阴雨天气停止施肥。在此期间,水色以浅黄褐色或黄绿色较为理想,透明度40cm左右为宜。2个消毒池和蓄水池交替使用,以达到理想的水质处理效果。

三、虾苗的挑选、暂养与放养

1.挑选体壮、无损伤、无病毒的虾苗是确保养殖成功的关键,未经检验的虾苗切勿盲目放养。

2.虾苗出池规格达到6mm-8mm,养殖池水温达到20℃以上,可以直接养成,也可以通过中间暂养后养成。暂养池可在养成池一角用40目的筛绢网围成,虾苗体长达到2cm-3cm后拆除围网进入养成期。

3.放苗密度应根据计划产量及不同养殖条件确定。若每亩计划出虾2000kg-4000kg,一般放养200尾/㎡-400尾/㎡即可;也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进行增减,灵活掌握,以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4.南美蓝对虾虽适温、适盐范围很广,但幼苗期适应温度和盐度突变的能力较差。因此,要提前调节好养殖池的水温和盐度,使育苗池与暂养池或养殖池条件相适应。放苗时,温差不能超过5℃,最好控制在2℃以内;盐度差不能大于5permil;,如果是低盐度养殖,盐度差不能超过2permil;。

四、养成期管理

1.水环境管理

养成期内应定期对养殖池池水和底质的各项理化因子、生物因子进行监测,变化较快的指标应每日监测。养成期间常规水质监测标准为最适水温24℃-32℃,渐变范围15℃-34℃亦可生长;最适盐度15permil;-37permil;,渐变幅度5permil;-50permil;均可良好生长;最适pH值7.6-8.3,在7.3-8.6范围内亦可生长;溶解氧不低于3mg/L;氨态氮0.2mg/L以下;池底硫化氢不超过0.1mg/L;池底表层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mg/L;透明度30cm-40cm,水色要依据生物优势种群的不同来确定,理想的水色一般为以硅藻为主的浅褐色,以绿藻为主的浅绿色,二者共同作用反映为深浅不同的黄绿色。

2.养成前期(体长6cm以前)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并保持池内生物群落相对稳定是管理的核心。因此,要根据水色和生物量的变化及时添加新水,以保持基础饵料生物的密度。

3.养成中期(体长6cm-10cm)随着水温升高、投喂量增加,水中有机质增多,浮游植物繁殖旺盛,一些对虾不能摄食的浮游动物、原生动物借机泛滥,严重消耗池内溶解氧。此时,应及时排污清池,一般每周排污2次—3次。同时,可向养殖池中投放少量无污染、经过滤的水体或摄食有机碎屑的生物,如双壳贝类的短肌蛤、蓝蛤、鸭舌蛤、缢蛏等,和食性温和、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小型鱼类,如鲫鱼、梭鱼、鲻鱼等,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大暴雨过后,应及时排掉消毒池和畜水池表面淡水层,并向池中泼洒沸石粉,稳定水质。

4.养成后期(体长10cm以上)此阶段对虾处于快速生长期

文档评论(0)

毛毛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毛毛虫的知识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