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3页

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所示为仰韶村第四次考古发掘时出土的仰韶文化后期小口尖底瓶,人们在瓶内检测出谷物发酵酒的残留。据检测,其原料包括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其酿造技术与甲骨文中记载的“醴”的酿造技术属于同一类型。该发现可用于探究(??)

A.?南北食物物种的交流???????

B.?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

C.?夏商手工技艺的传承???????

D.?原始村落的娱乐生活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其原料包括黍、粟、水稻、薏苡、野生小麦族和块根类植物”可以看出仰韶文化后期农产品种类丰富,故该发现可用于探究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在仰韶文化地区发现多种农产品,看不出南北方食物交流,排除A项;夏商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说明酿造技术,与娱乐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有日本学者提出:“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而《后汉书·刘陶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文书行政(??)???

A.?在基层的执行颇为严格???????

B.?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推广

C.?推动了邮传系统的建设???????

D.?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官僚制度的发达和完备以及文字的统一,使文书行政在中国古代成为可能。”“州郡忌讳,不欲闻之,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可知,秦汉时期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文书行政制度,且在黄巾军起义爆发后,地方州郡比较忌讳且不愿细闻此事,且为了免于被追究责任只是口头相互转告,不肯用公文奏报朝廷,这说明文书行政有利于维系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州郡长官不愿用文书奏报黄巾军起义之事,恰恰说明文书行政制度在基层执行的并不是十分严格,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汉字的普及推广,排除B项;材料并无信息涉及邮传系统的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

3.?北朝时,北周武帝发起大规模“灭佛”运动,在强令僧侣、道士还俗的同时,也汇集儒释道三教的学士名流120人,共研三教的哲理。五代时,后周世宗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甚至援引佛教典故来为抄没寺院财物作辩护。这些“灭佛”运动(??)

A.?开启了佛教的中国化???????

B.?以敛财为根本出发点

C.?服务专制统治的需要???????

D.?摧残了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周武帝、后周世宗都开展“灭佛”运动,主要目的是在思想上控制百姓,为自己专制统治服务,C项正确;材料主张灭佛,与佛教中国化相反,排除A项;统治者采取“灭佛”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与敛财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也汇集儒释道三教的学士名流120人,共研三教的哲理”可知,北朝统治者虽采取“灭佛”,但同时也对佛教进行了研究,故摧残了优秀传统文化,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

4.?范仲淹曾建议“先于都督之郡,复其学校之制……敦之以诗书礼乐,辨之以文行忠信”。王安石也认为:“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由此可知,两人均(??)

A.?主张建立学堂选官制???????

B.?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

C致力于儒学复兴运动???????

D.?希望扩大教育覆盖面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范仲淹重视人才的培养,主张大力开设学校,以儒家经典作为教学的内容;王安石肯定学校在提升社会道德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两者都重视学校的教化功能,B项正确;清末新政时期,建立了学堂选官制,排除A项;两者强调的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性,未涉及儒学复兴运动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扩大教育覆盖面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表所示为籍贯可考的明朝武举登科进士人数初步统计情况(以现代省市划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