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风范永记存.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斯人风范永记存

■凌子

费孝通(1910.11~2005.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主要奠基人。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费孝通学术生涯有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在中青年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师从中外人类学、社会学名家(中国学者吴文藻、潘光旦,美国教授派克、俄国教授史禄国、英国教授马林诺斯基),成果为一批“田野调查”专著问世(代表作为《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国士绅》);第二次高峰在晚年,拔乱反正后,七十岁开始直至生命终结,杰出贡献至少有两:“小城镇大问题”课题研究,“文化自觉”命题提出。1981年,费老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人类学最高奖——赫胥黎奖。著作集结于《费孝通文集》(共16卷,群言出版社出版)。

费老曾自我总结,一生致力一个主题、写两篇文章。一个主题是“志在富民”,两篇文章是农村问题研究与民族问题研究。2003年江苏省举行的《小城镇大问题》发表20周年纪念大会上费老书面声明:“最近一段时期,我把自己多年来的一条基本思考路线打通了,理出了一个框架,就是‘江村经济—行行重行行—文化自觉—天下大同’,其中包括了大家比较熟悉的一条具体路线,即‘江村—小城镇—中小城市—以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有朋友打趣地说我是‘从乡下进了城’。”

费老的学术出发点,可能也是人生伤心地——广西大瑶山。新婚宴尔的妻子王同惠为救误入陷阱的夫君而丧生。此番生死经历,凝结成第一本合作专著《花蓝瑶社会组织》,也开启“疗伤”中《江村经济》的写作。

费老去世后,女婿张荣华(费孝通生前秘书)、女儿费宗惠深情追忆:“我们认为,用父亲的三句话来概括他的一生,可能会比较恰当。第一句话是癸酉(1993)早春写的‘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这16个字可以说是父亲晚年对自己一生的事业、志向和理想的总结。第二句话是‘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做好事’。这句话是他作为民盟中央主席,对广大盟员怎样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工作提出的要求,其实也是他对自己一生所作所为的概括,是父亲实现‘富民’理想的具体方法。第三句话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是1990年11月,父亲在日本东京召开的‘东亚社会研究研讨会’演讲时提出的。这16个字标志着父亲已经从对人的‘生态’的研究,转到对人的‘心态’的研究。这一转变,既适应‘人类不同文明如何和谐相处’这样一个当代重大课题,也反映了父亲自身心路历程的演变。”

2010年费老诞辰100周年纪念,在很多场合我用这样三句话表达敬仰之情:书生情怀的感动,富民思想的感召,文化自觉的感悟。

今年,费老逝世10周年纪念,作为家乡后生,依然为费老博大的襟怀、卓越的识见、杰出的贡献深深折服。在费老身上,不仅看到长者、领袖人物的高风亮节,更感觉到一种永不变色且与时俱进的“士”的精神。

一、亲近乡土——书生情怀

从家乡走出,费老把中国乡土社会研究带向国际学术殿堂。一本《江村经济》(写于1936年,是对吴江庙港开弦弓村的实地调研),一下子树立起“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导师马林诺斯基预言)。由此,“江村”成了费老心中的一个情结,也成为一方水土“吴江”的一个学术代名词。费老一生26访江村,晚年桑梓之情弥切。而今,由民盟吴江区委倡议的“江村文化园”已建成并对外开放,“江村”正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学子心目中的“社会学圣地”。

亲近乡土,书生情怀。费老的许多诗文让人倍感亲切,体贴、严谨的处世态度同样令人肃然起敬。费老有诗云:“万水千山行重行,老来依然一书生。难尽笔下胸中意,愧忆南园读书声。”这是1993年83岁高龄的费老再至年少读书处,触景生情而作。松陵公园费老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行文字:“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生命、劳动和乡土结合在一起,也就不怕时间的冲洗了。”

亲历说起,先言亲切。2007年我进入吴江政协工作,接手编印《吴江文史资料》,意外发现题字出自费老的一块诗匾。诗匾中有句“文章千古事,万顷一沙鸥”,落款为“一九八三年五月六访江村,过庙港,临太湖,读唐诗得句,题赠吴江文史资料”,底下加盖篆刻朱印“松陵费氏”(松陵为吴江区政府所在地,系费老出生地)。2014年,笔者受命编纂“吴江历史丛书”之一的《吴江诗咏》,慕选了费老的两首诗,一为《老来羡夕阳》(系1986年费老为《江村经济》一书的中译本出版而作,结句为“合卷寻旧梦,江村蚕事忙”);一为《返乡》(结句为“依然不尽太湖水,后辈白头皆少年”)。乡情、乡愁溢于言表。

费老研究,往往重“思”,重学术;而对“情”,对诗文之美研究不够。有人评价费老为“性情中人”“圈外文人”,是屈指可数的跨界美文大家。只要读一读《费孝通诗存》,读一读群言出版社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ongshanmen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