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量子物理2大学物理大学物理.doc

(51)--量子物理2大学物理大学物理.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个知识点:量子理论介绍

同学们好,我们现在介绍一下量子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包括量子概念的提出、玻尔模型的建立、物质波的提出,以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首先我们来看量子概念的提出背景,19世纪末,当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和电动力学等取得一系列成就后,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后辈们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但两朵乌云的出现,打破了物理学平静而晴朗的天空。对这两朵乌云的研究分别导致了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他们分别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在实验中没测到预期的“以太风”,即不存在一个绝对参考系,也就是说光速与光源运动无关,光速各向同性→导致相对论的建立。黑体辐射实验:用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实验结果→导致量子物理的诞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黑体,黑体是能100%吸收投射到它上面的电磁辐射而没有任何反射的物体,是一个理想模型。一个密闭的空腔上开一个小孔,则此小孔就可近似地看成为黑体。进入小孔的光,经多次反射后基本被腔壁吸收,不反射。小孔的辐射本领与空腔材料和形状无关,为研究带来方便。在实验上可以测出黑体辐射能量的辐出度随辐射电磁波波长的变化分布。如图中蓝色圆圈的线,维恩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一个经验公式:

此公式在波长较短的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瑞利-金斯根据经典电动力学和统计物理导出了瑞利-金斯公式:

此公式在波长较长的范围内与实验结果符合。

普朗克将两个公式综合起来,凑出一个与整体实验曲线符合的经验公式:

普朗克意识到此公式的重要性,深入挖掘了此经验公式背后所隐含的重要物理理论。1900年10月19日,普朗克报告了他在“能量量子化”的假设下,从理论上可严格推导出普朗克公式,提出了普朗克的基本假设:

在辐射场中有大量包含各种频率的谐振子,一个频率为v的谐振子的能量不能是连续的,只能是能量元(又称能量子)的整数倍,即其中n只能取正整数。能量元

h为普朗克常数。这就是著名的“能量量子化”假设。

波尔模型

一、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科学背景)

1.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量子化”概念

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核式结构”模型

3.描写氢原子可见光谱线的波长的经验公式——巴耳末公式:

玻尔模型的基本假设

(1)定态条件假定→原子可以保持稳定性

作绕核圆周运动的电子只能处在一系列分立的轨道上运动,且不存在能量辐射。也就是说电子只允许在一些有确定分立半径和分立能量大小的“定态”轨道上运动。

(2)频率条件假定

当电子从一定态能量为的允许轨道跃迁到另一定态能量为的允许轨道时,会以电磁波形式释放或放出能量

(3)角动量量子化条件在上述两个假定的基础上,玻尔利用对应原理假定,还导出了电子作圆周运动时角动量也是量子化的,即有

玻尔模型的贡献与困难

1.贡献:给出了量子化的原子结构,成功地给出了对氢原子结构的定量描述,揭开了30年来令人费解的氢光谱之谜。

2.问题:在玻尔理论中却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协调的概念——经典的连续性和量子的不连续性。面对这些困难,人们期待着新的物理思想的诞生。

物质波

一、物质波提出的背景

1.玻尔模型遇到根本困难,亟需突破

2.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及光的波粒二象性思想得到国际科学界的承认

德布罗意是爱因斯坦的狂热崇拜者,认为他是“现代科学的牛顿”,他领悟了爱因斯坦深刻的思维方式,体会到“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重性乃是遍及整个物理世界的一种绝对普遍现象”,并且勇敢地发展了爱因斯坦的思想。

3.德布罗意本人对量子物理研究感兴趣,有相当好的研究基础。他把量子理论研究作为他的博士论文方向。他发誓:“要尽我所能去理解那个神秘的量子。

二、物质波的提出

德布罗意把光的“波粒二象性”推广到了所有物质粒子,从而朝创造描写微观粒子运动的新的力学——量子力学迈进了革命性的一步。他认为辐射与粒子应是对称的、平等的,辐射有波粒二象性,粒子同样应有波粒二象性,即对微粒也赋予它们波性(周期性)。德布罗意在1929年领诺贝尔奖时曾回忆当时提出物质波时的想法:“在原子中电子稳定运动的确立,引入了整数;到目前为止,在物理学中涉及整数现象只有干涉和振动的简正模式,这一事实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不能把电子简单地视为微粒,必须同时赋予它们以周期性”。也就是说,必须要赋予电子波性。为此,他认为在玻尔模型中这些电子轨道的周长应该是电子波长的整数倍(驻波要求),也就是德布罗意把玻尔提出的定态与驻波联系起来了。

一、薛定谔波动方程

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可是没告诉大家这种波满足什么样的运动方程,是如何随时间变化的。电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又是如何完美统一起来的?1926年,薛定谔完成了波动方程的建立,是物质波的波函数,m、e是电子质量和电荷,E是电子运动总能量,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