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解析】近代文官制度的考试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史料实证.ppt

【知识解析】近代文官制度的考试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史料实证.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史料11835年,留居中国的英格尔斯撰文指出,英国东印度公司已开始采用考试的竞争原则来挑选公务员,并预言:“这种中国人的发明创造在印度的充分发展,预示着或许将来有一天,它会像火药和印刷术一样,在国家制度,甚至是欧洲的国家制度中,引起另一次伟大变革。”英格尔斯当时的预言并没有错,东印度公司实行的文官考选制度为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开辟了道路,科举最终通过英国对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①……1870年,政府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官员的枢密院敕令》,规定凡要进入政府各部门工作的人,都必须经过竞争性考试。至此,英国文官考试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②……史料呈现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1857年4月,英国著名的权威刊物《威斯敏斯特评论》评论说:“这些中国的‘外夷’(英国人)的确只是从中国科举考试的书籍中学到一页而已。”当然,英国借鉴科举并非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取了科举制度的合理内核,即考试的平等竞争原则和择优录用方法,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古代经典内容,因而后来能被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仿效③。史料呈现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史料2孙中山借鉴西方近代文官考试经验,吸取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合理内核,创立“五权分立”、考试任官的政治学说④。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即制定了《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草案》《文官考试令草案》。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相继颁布《文官任职令》《文官保障法草案》和《文官惩戒条例》,初步形成了一套文官制度⑤。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1933年3月,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近代公务员制度初步确定。但是国民政府一面采用公务员制度,另一面限制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一些地方实力派也把公务员制度视为中央政府对地方进行人事渗透、瓦解其统治基础的阴谋,坚决阻挠公务员法的制定和推行。总的来看,公务员制度在抗战之前推行效果相对较好,而到了抗战时期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则步履维艰,流于形式,甚至是连形式都没有⑥。史料呈现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1)史料1中画线处①表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史料2中画线处④则表明近代中国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不仅受科举制的影响,还吸收借鉴了西方文官考试制度,这体现了中外文官考试制度的交流互鉴。(2)史料1中画线处②和史料2中画线处⑤表明中英两国都通过立法完善文官考试制度,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权威性。史料解读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3)史料1中画线处③和史料2中画线处⑥分别阐述了近代英国和中国推行文官制度(公务员制度)的实践效果。画线处③点明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有取舍地借鉴科举制及对其他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影响,画线处⑥表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公务员制度在不同历史阶段效果不同。史料解读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共同特点。提示特点:借鉴与传承相结合;立法推进;逐步建立;与国情相结合,不断创新。(2)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史料运用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提示英国:相对宽松自由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较高;工业化的推进;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较强;国内政局长期稳定。中国: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工业化水平较低;国民政府一党专政;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史料运用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点拨提高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a.阅读以上两则史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近代英国和近代中国官员考任制度的相关情况,进而认识近代英国和近代中国官员选拔制度的历史联系、其各自发展的特点。b.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特定历史时空下对比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增强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比较——以中国和英国为例再见*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一级标题:黑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K12精品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心扑在教育上,换的桃李满园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