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10 白天与黑夜》 教学设计 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概览

单元名称:自转与公转

学校

寿光世纪东城小学

学科/年级/设计者

科学/六年级/苏茂村、刘晓童、王艳丽、陈文翔

教材

青岛版六三学制(2019)

对应章/课时

第四单元/四课时

单元主题:

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四季蕴藏着什么秘密?……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碳素。让我们沿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一起探究吧。

单元设计确立依据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

【学习内容与要求】

地球绕地轴自转:?知道地球的自转轴、自转周期和自转方向,理解昼夜交替和天体东升西落等自然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知道地球围绕太阳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方向,理解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有关。?测量正午时物体的影长,说明不同季节正午影长的变化情况。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学业要求】

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物体影长变化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有规律的运动与相关的周期性,以及和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单元内容】

第四单元以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为研究对象构建了4课内容。其意在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建构模型等方法,了解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了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和规律;通过模拟地球自转和绕太阳公转的运动状态,知道不同季节同一物体影子的长短不同;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模拟月球、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模式,了解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大小和相对运动方式。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一至五年级的学习,对天体系统中的各类天体有了初步的认识,已经有了对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了解,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探索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和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构建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体系。

经过各年级的练习,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探索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可以根据探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探究方式,并设计实验过程,可以尝试通过视频、模型等途径发现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关规律,解释自然现象。

三、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昼夜交替、天体东升西落、季节变化、正午物体影长变化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大小关系和转动关系。

科学思维:能运用太阳系的简单模型,理解地球、月球和太阳等天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发散思维分析出天体转动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

探究实践:能借助动画演示或动手制作简单模型,模拟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互关系,解释相关自然现象的成因。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体现出对宇宙天体的探究热情,发现天体运动规律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四、单元评价任务:

绘制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举办班级分享会进行个人展示和交流。

第四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白天与黑夜

课题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知道地球自转轴(地轴)及自转的周期、方向等。

科学思维:能通过地球仪和手电筒的模拟实验,通过发散思维分析出地球自转和昼夜更替的关系,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探究实践: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假设性解释;会做昼夜交替的模拟实验;能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想象昼夜交替的各种可能情形并设计、完成模拟实验,对昼夜交替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态度责任: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体现出对对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现的探究热情,敢于大胆想象,乐于合作交流。了解到人类对日地运动关系的好奇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评价任务

1.通过小组合作,利用地球仪模拟实验,发现昼夜交替的形成原因

2.通过观看列车现象,根据太阳东升西落,说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3.小组讨论,说出地球的自转周期

材料准备

地球仪、图钉、手电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1.教师分别出示学校校园白天和晚上的风景图,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有什么不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会有白天与黑?引出本节课课题。

1.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发现一幅是白天,一幅是黑夜。

2.表现出对白天黑夜成因的探究兴趣。

通过熟悉的校园场景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

活动一(模拟昼夜交替)

1.教师出示从太空中拍摄的地球图,有明显的明暗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昼”“夜”,并解释什么是昼夜现象。

2.鼓励学生提出关于昼夜更替现象成因的假设,并在课堂上分享。

3.由于地球体积巨大,引导学生通过模型模拟的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由学生提出地球和太阳的替代物是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选好器材,进行分组,引导学生设计关于自己猜想的实验过程,提示教室环境要尽量黑暗。在实验的

文档评论(0)

177****299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