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力学精品课程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动力学精品课程建设

黄迺本李志兵林琼桂姚道新司徒树平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2011.06.18钱学森之问究竟在问谁呢?此问的症结在哪里?有人能够给出答案吗?我们的电动力学●教学理念●分流培养●师资队伍●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理念——为学生搭建从理论通向实践、从基础通向前沿的桥梁●电磁理论在包括材料、信息、生命科学与技术在内的许多领域有普遍应用.这为我们在电动力学中开展探究性与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广阔空间.要让学生明白:●不打好基础不行,只读书不实践更不行.因为新知识和新技术,需要他们去创造.●探索与创新,最需要的是敢于“离经叛道”的勇气和精神.——这是不是“钱学森之问”的症结所在?■分流培养授课专业: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微电子学、核工程与技术逸仙班为适应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自1980年代初起,将理论物理课程分为“四大力学”与“理论物理导论”.目前●电动力学:物理基地班与逸仙班,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72学时),两个班.●电动力学导论:其它专业(36-54学时),三个班.■师资队伍●老中青结合,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60岁以上1人,40-52岁7人,39岁以下6人教授6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主讲教师8人,学科前沿专题讲座教师6人,14位教师全部参与指导学生科研实践训练每年还配备好几名博士生参与课程辅导教学顾问(已退休的老教授)3人绝大多数教师都活跃在科研第一线,承担着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师资队伍,为开展探究性与实践性教学,及时把研究心得传给学生,提供了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培养1.试讲制度首次开课和开新课的青年教师,必须在教学顾问和教学督导的指导下试讲.一起研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帮助他们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技能.2.顾问与督导听课教学顾问和教学督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了解青年教师备课、授课以及对学生考核等各个教学环节.课后与主讲教师当面交流,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水平.3.与兄弟学校的同行交流利用假期组织中青年教师参加全国高校电动力学、电磁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和数学物理方法等研究会举办的教学研讨会.■教学研究与教材建设●主要教学研究项目10多年来,团队承担●教育部国家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2项(教育部,2000).●物理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2004,2007,2008).●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2007).●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10多项.●2008年,获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先进团队称号(理论物理研究与教学)●精品课程理论物理导论(含电动力学),广东省精品课程(2006)电动力学:国家精品课程(2010)●“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动力学》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电动力学(第三版)学习辅导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配套参考书.郭硕鸿《电动力学》自1979年以来,在国内一直有深远影响.第三版在郭书基础上修订而成.改写了“超导体的电磁性质”,增加了伦敦理论中超导电流与矢势的局域关系、指出伦敦局域理论所给出的磁场在超导体内的穿透深度与实验结果的偏离,增加了皮帕德非局域修正;新增了“光子晶体”、“光学空间孤子”和“原子光陷阱”等近年研究的热点内容。三年来,第三版每年发行3万多册.●课程网站电动力学课程网站设有“授课教案”、“参考资料”和“专题扩展”栏目,以扩展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授课教案栏:含教学大纲、授课方案、知识单元与学时分配、重点和难点、主要的前沿专题讲座、课件.参考资料栏:教师推荐的国内外高水平的参考书.专题扩展栏:①专题介绍,教师学术报告,教师推荐的相关论文,以及简要导读.②本校在读学生及往届学生发表的相关论文.●教学研究论文在《大学物理》等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40多篇.■教学方式多种方式结合:●课内讲授与课外阅读和讨论相结合基础理论教学与学科前沿讲座结合.●传统板书、电子课件、视频和网络多种手段结合.●将学生撰写课程小论文融入教学全过程,从中选出有质量的项目进入科研实践训练.●因材施教,鼓励和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