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单元写作指导-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01 单元写作指导-高一语文单元写作深度指导(统编版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景交融——主题作文指导

目录单元研习任务壹单元写作精讲贰单元写作指导叁写作训练肆

壹单元研习任务

单元研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最物曾经惊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

单元研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最物曾经惊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频。

单元研习任务学习任务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

单元研习任务2.游览胜迹,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赤壁是古代战场,当年的“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之情: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

任务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摘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成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最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因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貳单元写作精讲

新课导入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情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有登临东岳的畅想。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编写中徜徉,既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內涵。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体会作者观察、欣赏和表现自然最物的角度,分析情景交融、情理结合的手法;还要反复吟咏咀嚼,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单元写作精讲单元写作精讲主题:情景交融

课内回顾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故都的秋》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荷塘月色》

无论《故都的秋》还是《荷塘月色》,都是以写“情”开头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是《故都的秋》,一开始就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悲秋”的色彩;“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这是《荷塘月色》,一开始就向读者展露心情,因为心境不宁静,所以想起能够使人宁静的“荷塘”。可见,“情”是统帅,是灵魂,因情才能写景。“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范晞文《对床夜话》

2.点评《赤壁赋》情与景的关系: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