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docx

地理高一-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地理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肥市普通高中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学校:合肥十中命题教师:胡芳审题教师:杨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读世界人口纬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2.可以解释以上人口集中分布特点的原因有()

①降水量全球最多②气温较为适中③地形全部为平原④陆地面积较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左图为我国人口分布图,右图为从1953-2010年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上面两幅图说明从1953—2010年我国人口(???)

A.人口分布趋于合理B.分布格局基本不变C.东南人口出生减少D.西北人口外迁趋缓

4.有学者提出“胡焕庸线”向西突破,可采取哪些措施(???)

①全面放开三孩生育政策②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

③西部大力发展高耗能产业④东部加大产业向西部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以上人口的占比超过7%即为“老龄化社会”,14%以上为“老龄社会”,超过20%为“超老龄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印度老龄化进程及其趋势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为(???)

A.印度、中国、日本B.日本、中国、印度

C.中国、印度、日本D.印度、日本、中国

6.我国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超老龄化社会”时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均寿命延长③生育率下降④人口流动频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随着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意见的实施,许多惠民措施将有序展开,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给农村全面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据此完成7~8题。

7.农民工返乡创业现象日益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下降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优惠政策实施,经济蓄势发展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土地撂荒严重

8.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效益是(???)

A.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B.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稻作梯田是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其中加榜乡形成了“林—田—村—河”四素同构的独特垂直景观。近几十年来,加榜乡的土地利用形式经历了“生产—生态、经济”演变的过程。图为加榜乡1962年以来耕地利用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加榜乡土地利用形式转变的时间节点是(???)

A.1986年B.2000年C.2010年D.2015年

10.近几十年来,加榜乡稻田的转移方向是(???)

A.1962-1986年稻田向高海拔扩张B.1986-1991年稻田主要转向林地

C.2010-2015年稻田主要转向撂荒地D.2015-2020年稻田向陡坡收缩

11.2015年后,推测加榜乡“人增田减”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A.人口出生率提高B.生态环境改善C.粮食单产提高D.旅游资源开发

“凸空间”指在平面上呈现为凸形的一系列建筑实体及开放空间,其概念源自人类的空间体验和美学经验。“凸空间”有利于彰显公共空间的多元性,提升街区活力。下图示意某城市“凸空间”街区空间结构。据此完成12~13题。

12.“凸空间”街区多出现在城市的(???)

A.住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如此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