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各学科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为人们

创造了一个充盈着精神内容和物质享受的生活境域。拙政园的艺术特

征就在于由诗入园与人景合一、由画入景与物我圆融、由情入境与情

景交融。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的相关资料,希望

能帮到你。

拙政园园林艺术鉴赏

我国造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在造园之初,就要考虑。何谓静观,就

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二者说来,

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动观为主,

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

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

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廓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

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

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象上海正在建造的

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

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山

与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范山模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网

师园水池仿虎丘白莲池,极妙),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

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路)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的关系,也

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的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

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

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的美妙境界

中国园林的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且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

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

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的枫杨、网师园

的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的古木去了,

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始园

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可是近年来没有注意这个问

题,品种搞乱了,各园个性渐少,似要引以为戒。宋人郭熙说得好: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草尚如此,何况树

木呢!我总觉得一个地方的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的植物特色,并且土生

土长的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

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

那真是不容易。这当然也包括花卉在内。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

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的。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

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

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

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的推敲,蕴籍有余味。

在民族形式的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

园林景物有仰观、俯观之别,在处理上亦应区别对待。楼阁掩映,

山石森严,曲水湾环,都存乎此理。“小红桥外小红亭,小红亭畔,

高柳万蝉声。”“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这些词句不但

写出园景层次,有空间感和声感,同时高柳、杏梢,又都把人们视线

引向仰观。文学家最敏感,造园者应向他们学习。至于“一丘藏曲折,

缓步百跻攀”,则又留留心俯视所致。因此园林建筑物的顶,假山的

脚,水口,树梢,都不能草率从事,要着意安排。山际安亭,水边留

矶,是能引人仰观、俯观的方法。

拙政园景观设计赏析

1.障景

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

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

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

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

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

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

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

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

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

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