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VIP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一般总是从诗歌语言上引导,分别从诗歌的修辞、炼字、意象三个方面传授方法,这样虽逐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学生的接受往往较为被动,而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诗歌意蕴。

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无疑是极为优秀的中国古代诗歌,它蕴涵着丰富的感情,有着深邃的意境及不可名状的感染力,能使我们获得其中巨大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诗歌中传递出的舍己为人、心系苍生的思想情怀熏陶、让读者的心灵纯净。我们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感悟语言的巧妙运用,更要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诗人杜甫的满腔忧国忧民之情,理解的深度要加深,不仅止于字面,更要力透纸背,融入内心。

基于这一现状,我努力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诗歌创作的情境: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走入杜甫所处的时代;补写内心独白,让学生深入杜甫内心;呼告式朗读,让学生与杜甫共情等,使学生的心沉浸在历史的那一瞬,体悟诗人心灵的颤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杜甫的《春望》,对杜甫的诗歌和安史之乱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悟感知诗歌的大意和情感,基于学生已经初步诵读并了解诗歌基础知识,本节课将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了解诗人借事感怀,以茅屋为题记叙的世上疮痍、百姓疾苦的社会现实,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爱及天下的博大胸襟。

【教学目标】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精彩描写,体会诗人的济世情怀。

【教学重难点】

在品析中感知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理解并继承发扬心忧天下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了,那么,老师就有疑惑了:(PPT)

思考1:难道“破”的只有茅屋吗?

一起自由朗读诗歌,梳理概括全诗中作者提到的“破”的事物。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从题眼“破”直接导入。

二、解诗眼——释“破”

【整体梳理】

师:很快,我们都可以从诗中梳理出来以下几个关于“破”的事物。

品读1.从“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可看出秋风“破”屋。这是一场怎样的秋风?风大、风急、猛烈。从哪里可以发现?“怒号”,是风的声音,像人一样在怒吼,直接“卷”走,又急又猛,直接卷走了三重茅,可见其摧枯拉朽之势!请你来读出“风”的猛烈!

品读2.有秋风的肆虐还不够,还有盗贼!“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这里可以总结是“群童破茅”。那么杜甫对这群孩童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何不直接写“南村顽童/劣童欺我老无力”呢?这样才能表达自己对这群熊孩子的气愤呀!此时杜甫不是极度的愤怒,而是更深的无奈和悲伤,黑暗的丧乱之下,连纯真的孩童都是如此,更是时代之悲呀!你仿佛是杜甫的知音,请您读出杜甫的无奈与悲伤。

品读3.“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里的“娇儿破被”,杜甫的生活破败之境可想而知!

品读4.“自经丧乱少睡眠”还发现了“丧乱破家”,一片黑暗之景。

师小结:我们可以小结一下大家的思考,整篇诗歌的字里行间,到处都是“破败”的事物:

(PPT)

1.秋风“破”屋

2.群童“破”茅

3.娇儿“破”被

4.丧乱“破”家

师:到处都是昏暗的颜色,甚至连音韵上都是令人压抑、急促的一入声字为主的仄声韵,诗人绝望的破败之境、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的痛苦,我们感同身受!面对如此破败的情景、破败的茅屋、破败的生活、破败的国家,作者当下只能怎么样?

(PPT)

思考2:面对这样的“破之境”,诗人有何反应?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思考:诗人为什么而叹息?

明确:

(PPT)

叹自己:“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年迈无力,年老体衰,儿童相欺。

叹茅屋:不抵风雨,春天才在朋友邻里的帮助下建成,秋来一阵大风一场大雨便被破毁。

叹群童:顽劣刁蛮,家境贫困。

【知人论世】

师:除了这些,作者还有可能叹息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背景资料:

(PPT)

1.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辗转多地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终于有了一个庇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2.据《通典卷第七·历代盛衰户口》统计:安史之乱前,人口约5200万;安史之乱后,人口约1600万。

明确:

(PPT)

叹命运:颠沛流离,命运多舛。

叹世事:民不聊生、战争连年。

叹国家:国势衰微,国都沦陷。

【心理补白】

师过渡:破败之境的诗人,除了叹息,还有什么反应吗?你来说说(PPT)。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朗读指导:

师:凄惨忧愁的感觉还不强烈。有些时候,加个叹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忧愁。请在不同位置加上“唉”,感受一下杜甫的惨状和惆怅。

(生各自尝试读)

(PPT)

1.(唉……)自经丧乱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