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简介.pdfVIP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简介.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静海寺

静海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简介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

的功德,同时为供奉郑和从异域带回的罗汉画像、佛牙、玉玩等物品,和奇花异木的

活株而敕建。赐额静海寺,取意四海平静,天下太平。它北倚狮子山,东接天妃宫,

西临护城河,占地约两万平方米;有大雄宝殿和天王、正佛、观音、伽蓝、轮藏、弥

勒、祖师等殿宇,还有潮音阁、钟楼、井亭、华严楼、玩咸亭等建筑共80多楹。规

模宏大,可谓金陵名刹。郑和晚年曾在此生活过。

1840年6月,英国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

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双方共在寺内议约四次。8月29日在英军旗舰

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五百多年间,静海寺历经灾难与战火,解放之后仅乘偏殿数间。1987年在旧址复

建628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由于不是原貌的修复,故称为古静海寺旧址,1990年

被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为了迎接香港回归,1996年底,进行了扩建,使陈

列馆的占地总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整体建筑具有江南园林风格,古朴典雅。举世

闻名的明城墙依伴着狮子山蜿蜒而过,像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静海寺恰似画面上独

特的一景。

静海寺集荣辱于一身,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1997年被评为全国百家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院内有“三宿岩”、“天妃宫碑”、铜镜“史鉴”和警世钟等景点。

静海寺沿革

古静海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据明葛寅亮《金陵梵志》记载:“卢龙山静海寺,在都

城外,南去仪凤门半里,所统天界寺二十里,西城卢龙山之麓。文王命使海外,平服

诸番,风波无警,因建寺,赐额静海。”据明俞彦所撰《静海寺重修疏序》记载:“文

皇帝践祚,海夷西洋,尚逆颜行,爰命专征,艨艟千计,战士帅属以万万计,乃折鲸

鲵飓涛弱浪之外,楼帆无恙,获所贡琛异以归,岁奉朝朔,皇灵震荡。说者奇其绩,

谓为神天护呵,合建成寺酬报。诏可,赐今额,遂为名刹焉。”据康熙《江宁府志》

记载:“静海寺在仪凤门外卢龙山之麓。明永乐年间,命使海外,风波无警,因建成

寺,赐额静海。”

古静海寺规模宏阔,占地三十亩。据《金陵梵刹志》载,寺庙有殿堂金刚殿三楹,

左钟楼一座,右井亭一座,天王殿三楹,正佛殿三楹,左观音殿三楹,左伽蓝殿二楹,

右托藏殿三右弥勒殿三楹,可祖师殿二楹,潮音阁五楹,左华严楼三楹回廊二十楹。

玩咸亭一座。方丈一所十六楹。公学三楹。僧院四十房。正门一座,华严楼三楹,禅

堂左右两堂共六楹,十方堂三楹。茶厨房、旧禅堂一所。此外,公产田地塘二百余亩。

清甘熙在《白下琐言》记有:“仪凤门外静海寺,明永乐建,规模宏阔,础石大若车

轮,润如苍玉,柱皆数围,或云沉香木为之,其实钟山南木耳。”

静海寺在历史上曾几毁几修。明正德年间重修静海寺,据《静海寺重记略》载:

“狮子山之阳,有静海寺焉,鼎创岁深,蛊坏日甚。用浮图故事,费出募缘经营三载,

厥功告孱,凡为殿四,堂六,亭亦四。若门,若阁,若楼,若方丈室各一,若画廊以

间计则四十„„”“据《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下)》编者按载“南京静海寺,自永乐

初创筑后,至正德、万历、乾隆间三经重修,于道光十二年被火焚毁。嗣后再经重建,

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即在此寺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在太平天国战争

中,静海寺再度被毁,事后又由静安和尚再行募修。„„一九三七年冬,日军进攻南

京,此寺于是年十二月十日大半被毁。据寺僧讲,计焚去头门韦驮殿三间,二门天王

殿五间,毗卢殿三间,地藏殿三间,观音殿三间,大客堂三间,老大殿地基平房三间,

影堂三间,祖堂三间,斋堂三间,库房四间,云水堂三间,大厨房五间,楼房五间,

共四十九间。仅存方丈室六间,念佛堂五间,其临街(绥远路)大门‘静海律寺’四

字,亦尚存在。”

解放后,静海寺曾一度作校舍用。1982年,南京开展大规模文物普查工作,静海

寺遗址被发现。当时仅剩残缺的东配殿2楹6间,其中3间是100多年前的建筑,3

间是200多年前的建筑。除挂边一间被街道工厂占用,其余由下关区土杂公司租为仓

库。

1983年开始,下关区文化局的领导为修复静海寺偏殿而积极筹备。1985年静海

寺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投入资金48万元对静海寺遗址进行拆除复建。

复建后的静海寺,为仿明庙宇建筑,但非原建筑的复原,占地628平方米。

附明清咏静海寺诗:

明蔡羽《游静海寺》

夜宿犹依白鹭洲,朝游忽到古城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