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内外差异——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docx

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内外差异——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内外差异——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

摘要:纵观美术史的发展,中西方绘画因地理位置、人文因素、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之下,使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巨大的差异。中国传统绘画可以从魏晋时期说起,因强调个人情感以及绘画中人物情感的抒发,在绘画作品的气质上则更着重表现出情感性;在表现形式上则也是以围绕情感与主观思想展开,注重气墨衬托内容。后期许多艺术家也注重笔墨的相对独立性。西方古典绘画则是深刻地受到了系方文明发源地—希腊的影响。当然,其中宗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古希情时期艺术家注重法则表达艺术,并且希腊艺术对于整个欧测艺术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使得后期许多艺术创作都围绕“理性、法则”展开。接下来,笔者将以艺术史现有史料为立足点,从精神内核与表达方式两方面分别阐述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

关键词:精神内核、表达方式、情感、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

一、精神内核的表达

中国传统绘画在魏晋时期便开始有了踪迹、长期受到礼仪以及传统伦理的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绘画讲究“和”,也就是注重士大夫和文人气质的表现,在绘画中也极力强调个人的主观情思或对会绘画对象的自我理解。清四僧之首—八大山人,是一位是有独特风格与艺术特色的艺术家,遗民意识极为了强烈,在他的绘画中。也就很有力地体现了他的愤世之情,“拟人化”的翻百眼特色是他的艺术作品之中最具个人特色的一点,他似乎将自己的情感完全寄托于描绘对象之中,险怪空灵的构图也表达着虚旷的情感。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绘画之中,精神内核在于表现个人情感、强调主观情思,以及对于描绘对象时的自我反思。

西方绘画史长期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独待艺术魅力,从古希腊的历史而言,希腊在古代时期是一个强调法制与法则的奴隶制民主城邦国家,一人一票的投票制似乎也在深刻影响着后世西方强调绝对自由的发生。在希腊古典时期,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著作的《法则》中就表达出人体比例1:7的规律,在后来,留西波新又提出1:8的人体规律,这表明古希腊人对于人体客观规律的探索以未停止。在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就是诞生了透视法与解剖法,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努力之下,也一步步将两者与绘画相融合,促成了西方传统绘画的最大优点:体积感,并且在17世纪,卡拉瓦乔进一步挖掘与发展这一规律。学院派也是如此。这一规律甚至成了西方绘画接下来几个世纪所追求的主流艺术法则与核心。由此可见,西方传统绘画对人的形体规律法则的运用,科学的追求都是十分注重的,当然也有艺术家对于描绘对象的细致了解。

二、表达方式的体观

笔墨在中国绘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因为笔墨的独特艺术魅力使中国传统绘画与其他绘画区别开来,与西方的油面不同,中国的水墨似乎更加灵活,在中国画家的手中,笔墨是精神的载体,而非纯粹的工具,水墨使中国画具有更为独特的艺术特色。在魏晋时期,艺术家无前人艺术基础与史料的基础可做借鉴,只能自探绘画创作之路,因此显得些许世古朴执着,气息典雅;到了唐代,青綠与水墨山水的正式开创使中国绘画开始展现独特魅力,以及金碧山水是使用石青和石绿等鲜艳色彩勾绘而成,个性飞扬,这也是后世中国绘画主流。

在形体表达上,中国传统绘画更加注重装饰意味或是气质表达,同时更加平面化,也就是没骨法或是墨骨法的运用;在人物画方面,形体的意识较弱,例如宋代减笔人物画的开创者,寥寥数笔将人物大致动态表现得出神入化;在花鸟画方面,则更加注重大面的表达而抛弃细节体积的处理,明代宫廷花鸟画家孙隆,独创花鸟墨骨法,形成独特的中国艺术风格。

光线在西方古典绘画之中一直是“主角”,艺术家时刻注重光线对于画面故事情节、人物造型、形象特征的塑造与深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光线的概念开始出现在绘画之中,不同于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家乔托努力创造画面中的三维立体空间。到了17世纪,现实主义代表人物卡拉瓦乔独创“酒窖光线”,将光线的运用成为画面中一大两点,作品《圣马太蒙召》中,通过对光线的主观处理以及画中人物动态的配合,使画中的中心人物更加突出。之后“烛光画字“拉图尔继续强调光线的艺术价值,后来批判现实主义画派巴比松画派更是将对自然光线的运用做到了又一个极致。由此可见,光线在西方传统绘画中的重要之处。

造型在的西方传统绘画中也是画家极为着重表现的点。自古希腊时起,西方艺术家对于造型的追求亘古不变,造型准确是传统西方艺术家的最基本的表现准则,是科学精神影响着这一点,艺术家一再注重体积感的塑造,人物的圆形体积感在乔托画作之中就已开始体现,这也是文艺复兴之后无数代艺术家所追求的西方绘画艺术表达方式。

三、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西方绘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长久存在,自明代开始,西方宗教传教士大量入境中国,西方传教士将西方艺术带入中国,使中国绘画在清朝时期有了西化的迹象;到了近代时期“西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