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17份)-语文版14.doc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学案(17份)-语文版14.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词语理解

.通假字

①为丛驱爵者:通“”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

③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莩”通“”

.一词多义

①王\\\{\\(\\\\(虽欲无王:,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怠无荒,四夷来王:))

②就\\\{\\(\\\\(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某业所就,孰与仲多:))

③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识盈虚之有数:,一曲红绡不知数:,范增数目项王:))

④道\\\{\\(\\\\(得天下有道:,吾道一以贯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得道者多助:))

⑤畜\\\{\\(\\\\(苟为不畜:,鸡豚狗彘之畜:,俯不足以畜妻子:))

.古今异义

①牺牲既成,粢盛既浩

古义:

今义:

②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

今义:

③河东凶亦然

古义:

今义:

④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今义:

.虚词归纳

①于\\\{\\(\\\\(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以\\\{\\(\\\\(斧斤以时入山林:,树之以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皆以美于徐公:))

③者\\\{\\(\\\\(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二者不可得兼:,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之\\\{\\(\\\\(桀纣之失天下也:,今之欲王者:,未之有也:))

二、词类活用

()树之以桑:

()虽欲无王:

()衣帛食肉:

三、特殊句式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四、语句翻译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译文: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译文: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五、名言警句

文本名句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中的经典名句

.仁者无敌。——《梁惠王上》

.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梁惠王上》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梁惠王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公孙丑下》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滕文公上》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滕文公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滕文公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公孙丑下》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

一、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前),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他虽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但是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孟子是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生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代,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他为“亚圣”。在哲学思想上,孟子提出著名的“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应发扬人的善性,才能国治家齐。孟子特别强调民为邦本,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见解。

二、背景展示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溃,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为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三、文白对译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为次,君主为轻。所以得到)\(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百姓(的拥戴)便可以做天子,得到天子(的欢心)便可以做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侯,得到诸侯(的欢心)便可以做大夫。诸侯危害国家,那就改)\(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立诸侯。供祭祀用的牲畜已经肥壮,供祭祀用的谷物已经洁净,)\(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并且按时祭祀,但是还遭受水旱之灾,那就另立土谷之神。”)

(《尽心下》)\\\[\\(\\\\(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旧,时用作国家的代称。是故:所以。得乎丘民:))

\\\\\(\\\\(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戴。丘民,民众。丘,众。变置:改

文档评论(0)

133****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