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完整版PPT课件.ppt

散文教学-完整版PPT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谈散文教学安阳市七中马继红披情入文,学以致用

散文的教学体验2目录散文的魅力之光1我们的散文课堂(同课异构)3学以致用说课例4

散文的魅力之光得语文者得天下,得散文者得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的魅力之光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狭义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散文特点是什么呢?

冯骥才: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一个人从大地飞升到月球。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哪三种文体呢?

体裁特征散文是一种自述行为。诗歌是一种韵律与意向的营构行为。小说是他述体,是对他人讲故事。剧本是代言体,是对他人说的话的记录。

刷新认识1调查显示,在当代中国几乎所有受过中等或高等教育的人(无论是不是语文教师),若问散文的特征是什么,张口即答“形散神不散”,可见这句话影响之深。实际上,这句话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再用它来概括散文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形散神不散”不能视为散文的本质特征?不可否认,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散文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比如《荔枝蜜》,无论怎样迂回铺垫、欲扬先抑(“形散”,)最后都归结到“歌颂劳动人民”的中心上(“神不散”。显然,“形散神不散”)适用于那些千回百转而“卒章显志”的散文。

从古今中外大量的作品实际看,“形散”者,未必散,如《背影》,集中回忆一件往事,并不散。“神不散”,又作何解释?许多优秀的散文信笔抒写,未必有统一的中心。如《藤野先生》,并不是所有文字都为表现藤野先生服务,放在《朝花夕拾》的文集里来看,《藤野先生》集中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生活,而这段生活及其回忆里,并不是只有藤野先生,还有留日时期的各种经历、见闻和感受。文中既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也充溢着一个弱国子民的耻辱感,而这正是促使鲁迅弃医从文之人生转折的关键。文章劈头一句“东京也无非这样”的“也”字,已然流露了深深的失望情绪。所以,教读《藤野先生》,如果按照“形散神不散”的路数来分析,一切材料(“形”)都聚焦到“怀念藤野先生”的中心(“神”),不仅牵强,而且容易忽略作者更为复杂深刻的内心感受。

众所周知,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有咀嚼不尽的内涵与细腻驳杂的感受。比如《散步》,把“中心”归纳为“亲情”“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都有一定道理。这哪是一个“神”字聚得?已有无数学者撰文指出,“形散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部分散文的特点,如果要套用这个说法,还有很多散文“形不散神散”“形神都不散”“形神俱散”。看来,如果“形散神不散”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散文具有解释力,它也只是从选材、布局、结构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但形式特征本身就不足以代表一种文体的本质,正如我们不能用“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概括诗歌的本质一样。

散文的本质特征——贵在有“我”。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郁达夫散文姓“散”(散行成体)名“文”(文学)字“自我”。——刘锡庆

课例引路集体备《背影》一课。教师们的教法,各有特点,但是有一个有一个共同点:都把焦点聚焦在“父爱”这个主题上。教学的重点都是第六段,也就是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讲授或者讨论,观察如何仔细,描写如何具体,人物形象如何生动,让学生形成对父爱的一种体认。课的最后,都让几个学生站起来说一说,“父爱伟大”,“父爱、母爱深情似海”等等。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也去观察,也去描写,也写心目当中的父爱。

文档评论(0)

135****3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