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专题10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诫子书和羊祜的诫子书.docVIP

2023年高考语文经典作文素材之中华名人故事集锦专题10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诫子书和羊祜的诫子书.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名人故事集锦(十)

引言:

众所周知,作文的素材非常重要,高分作文的内容绝对不是仅仅靠现场写作就能凭空编写出来的,而一定是对平时积累的素材的重新整合,归纳利用。

纵观历年高考作文,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辨能力,需要支撑观点的事实论据,这就需要平时大量的素材积累,中外古今的名人故事便是非常有用的素材之一,因此本期开始,整理一系列古代贤人志士的故事,以便丰富写作素材,为高分作文打下良好基础,供各位学子阅读参考。本期主要包括名人的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诫子书》和羊祜的《诫子书》等内容。

名人风采:

笔底父爱深——三国西晋时期的教子家书

四川成都武侯祠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才辈出,彼此之间,斗智斗勇,为今人留下了生动的三国故事。在我们激赏三国人物运筹帷幄的智慧、侠肝义胆的忠勇时,容易忘记这一时代诞生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家训文献,正是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得以见识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三国人物内心深处的柔软。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不仅以雄才大略而著称于世,亦以家教有方而为后世推崇。翻开《诸葛亮集》,在《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这些光耀千古的名篇之中,有他写给家人的几封家书,其中最知名者是《诫子书》。这封家书是诸葛亮于临终之际,写给年仅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

诸葛亮常与在东吴为官的兄长诸葛瑾通信,他有时也会提到自己的养子诸葛乔、儿子诸葛瞻。他不无担忧地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这封家书写于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这年十月病逝于五丈原,他的北伐大计最终没有实现,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的《诫子书》很短,只有86字:“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封家书的关键词是“静”。在诸葛亮看来,一个人修养自己的心性要静,一个人精进自己的学问也要静,如此便要与一系列负面的品质划清界限,如傲慢、骄躁、奢侈等。

诸葛亮在家书中说到的“俭以养德”,是他对儿子的期望,也是他的生活写照。诸葛亮早年躬耕于陇亩,在简陋的草庐中过着贫寒的生活,及至任蜀国丞相,“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他在向蜀后主刘禅的自表中,说到自己的家计,“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他即将再次开启北伐的征程,倘若死于疆场,诸葛亮对自己的后事如此安排,“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在《诫子书》的最后,诸葛亮说年华易老,茁壮的大树转眼就枯败了,倘若年少不努力,不能以静修养自己的心性、精进自己的学问,怎能接续前人的事业,最终悲守穷庐,追悔莫及。

《诫子书》虽然篇幅短,但内涵深刻,辞约而旨丰。古人既对诸葛亮推崇备至,对这篇《诫子书》也赞许有加,认为可为家教之典范。西晋末年,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开启中国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其中西凉的建立者李暠对文学、儒学都较为重视。他曾效法王羲之等名士上巳日曲水流觞、吟诗作对之雅事,在此场合中教育诸子在战事之余可读一读诸葛亮的家书。李暠说:“古今之事不可以不知,苟近而可师,何必远也。览诸葛亮训励,应璩(三国时魏国大臣)奏谏,寻其终始,周孔之教尽在中矣。为国足以致安,立身足以成名,质略易通,寓目则了,虽言发往人,道师于此。”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蜀汉丞相,他高瞻远瞩、勤政务实,励精图治、清正廉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纵观其功业建树和人格道德,无疑为三国时期第一人。他不仅是公认的一代贤相,还是公认的一代廉相。

四川成都武侯祠最初是刘备的陵和庙,其庙称为“汉昭烈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又在其庙旁修建了武侯祠。武侯祠在昭烈庙之后,大门横额上书“汉昭烈庙”。千百年来,世人对诸葛亮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十分崇敬,还把这里叫作“武侯祠”。

诸葛亮不是四川人,但他的一生与四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早在公元207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他便分析说:“益州(包含今四川、重庆、云南等地)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从那时起四川一带便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诸葛亮正殿中有一副楹联,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联文是: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一副“攻心联”,既是诸葛亮一生兴汉治蜀经验的集中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是成就他千秋功业的重要原因。

他27岁登上政治舞台,提出“隆中对”,表现出卓绝见识。其后在辅政治蜀的二十一年中,日理万机,出将入相,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作出的努力、展示的才能以及取得的成效,为世人所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