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流行.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发病期(outbreakperiod)环境条件对发病期的影响湿度:决定病害症状的发展和病征的出现,病原物的繁殖与否,病害的发展与否。温度:病害发展速度,病征出现速度,病原物生活史进程。病害的流行(一)病害流行的概念植物病害在一个时期,一个地区内,发生普遍而且严重,使某种植物受到巨大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病害的流行。通俗讲就是病害大发生。(二)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1.有大量感病的寄主:这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2.有大量致病力强的病原物:这是病害流行的必备条件。病原物的致病力强,越冬的数量大,侵染发生早或多次发生,潜育期短以及病原物的有效传播等,都有利于病害流行。3.有适合病害大量发生的环境条件:发病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有利于病害发生气象条件、栽培条件和土壤条件。发病的环境条件不但有利于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也会削弱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过程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的过程。侵入前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病程接触接触前与寄主互作,传播途径,识别,影响因子侵入途径和侵入条件;环境因子寄生关系;体内扩展;影响因子影响条件一、侵入前期(接触期)(prepenetrationperiod):病原物从存活场所达到侵染点的时期。(一)接触前:从存活场所达到寄主体,与寄主接触。(二)接触:从植物体表迁移到侵染点。寄主植物与病原物的识别作用:(三)环境因素的影响:1、湿度:生长、运动、萌发;2、温度: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3、风向4、距离二、侵入期(penetrationpreiod):从病原物侵入寄主至建立寄生关系这一时期。++-++伤口侵入-+-++自然孔口++--+直接侵入寄生植物线虫病毒原核生物菌物病原物类型侵染途径环境因素的影响:湿度(能否萌发和侵入);温度(侵入速度和萌发)ABCD细菌的侵染途径植物寄生线虫的侵入途径三、潜育期(incubationperiod)病原物从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到开始表现明显症状的时期,是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的时期。病原物定殖生长繁殖扩展表现症状生理病变组织病变形态病变环境条件中温度对潜育期的影响作用较大稻瘟菌的潜育期:葡萄霜霉菌的潜育期:9~11℃时为13~18d21℃时为13d17~18℃时为8d23℃为4d,24~25℃时为5.5d29℃时为1d26~28℃时只需4.5d患病植物症状(symptom)的出现标志着潜育期的结束和发病期的开始。所谓发病期即从出现症状直到寄主生长期结束,甚至植物死亡为止的一段时期。表现:症状继续发展,枯萎、萎蔫、死亡病征出现:霉、粉、粒、索、脓………..病害循环(diseasecycle)一、病害循环的概念:植物从当前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作侵染循环(infectioncycle)。病害循环涉及到四个环节:⑴病原物越冬(overwintering)或越夏(oversummering)⑵病原物接种体传播(transmission)⑶侵染过程(pathogenesis)⑷初侵染(primaryinfection)和再侵染(reinfection)越冬(夏)休眠期初接种体传播接触附着侵入寄主识别侵染感染定殖病原物生长或繁殖产生症状次生接种体传播病害循环病害循环的一般过程病害循环是植物病害研究的中心内容,对揭示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行病害预测、制定病害防治策略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基本的依据。病害循环示意图病原物越冬(夏)接种体休眠体寄主植物生长期寄主植物休眠期传播再侵染传播初侵染二、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接种体在生长季节中首次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称为初侵染(primaryin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