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献身大山人饮工程的四川省仪陇县党委书记”.docx

记献身大山人饮工程的四川省仪陇县党委书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记献身大山人饮工程的四川省仪陇县“优秀党委书记”XX

...

事业未竟身先去青春无语大山魂

——记献身大山人饮工程的四川省仪陇县“优秀党委书记”杜俊杰朋友们:

苍天落泪,大地呜咽。2005年11月21日,那是一个让三乡人民欲哭无泪的日子,是一个让三乡人民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在那大山深坳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团团的花圈,沉沉的哀乐,泣泣的哭声,几百名闻讯而至的干部群众,胸佩白花,眼含热泪,他们就那样默默地立在蒙蒙细雨中,目送一位青年最后的身影。

这是大山坳里有史以来最为隆重、最为揪心、最为特别的追悼会。他,一位普通的大山人,一位普通的党的基层干部,一位年仅32岁的青年,留下他年近七十的老母,不到五岁的小女,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挚爱的事业和无限眷恋的百姓。青春的歌谣正待流畅却嘎然而止,事业的兴盛刚刚起步却成了他生命的绝唱。他走得那么留恋又那么无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牢记着对凉垭干群的承诺;他走得那么匆匆,勤勤恳恳辛劳奉献的32年人生,还没顾得上歇口气,就象绷得太紧的琴弦骤然断裂。他,就是我要向大家讲述的献身大山人饮工程的县“优秀党委书记”杜俊杰。

他出生于仪陇县秋垭乡大山深处。山区的童年,磨练了他的刚毅性格;贫寒的家境,孕育了他的亲民情结。他32年的青春注定要与百姓情相连、心相印;他32年的人生注定将融进他工作的大风、凉垭的山山水水。

当汽车行驶在大风路段的时候,那一排排别墅似的农家,那一口口别致的人饮水井,还有那一级级通往山顶的石级小道,无不在讲述他的事迹。特别是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灯包村人们绝不会忘记杜书记那瘦削的身影,那令人揪心的一暮暮往事。为了争取人饮项目,造福人民,他从得到信息到递出一万多字的旱情报告,仅仅只花了一夜的时间,第二天天未亮就顶着寒风,骑车三十多里叩响了县水利局长的家门,朴实的话语,挚诚的行动,深深打动了局长的心,一夜未眠终究如愿以偿,大风乡成了县人饮工程示范点。作为乡长的他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脚下路途的艰辛,他没有退缩,他躬身力行,把缺水最严重的灯包村作为自己的定点联系村。他了解社情,分析情况,因地制宜,决定一手打机井,解决生活用水,一手整治塘堰,解决生产用水。

今年春节刚过3天,他就丢下年迈的母亲,多年未团圆的兄弟姐妹,脚蹬水靴第一个出现在废弃多年的塘堰里,一边指挥,一边清淤,把爱人为他买的过年衣弄得象迷彩服。每天,他第一个骑着摩托来,最后一个骑着摩托走。他爱人蔡英要回娘家看父母,邀他同行。他说:“工地上忙,走不开,你代我问老人家好就是了。”弄得妻子气不打一处来:“人家正月串亲戚,你正月上工地,干脆就住在塘堰不要回来了。”他负疚一笑,油门一轰,又出现在工地上,挑土、打夯,见一样干一样。朋友们,他不想吗。他不看重亲情吗。不、绝不。面对饱受旱灾的乡亲,他只能负疚于家人。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前往视察时,听县里领导介绍这个高挽裤管、满脸是泥的人就是乡长,两位领导握着他的手久久没有放开,这或许就是对他最好的理解。

工程正酣,春旱又至。灯包村急需用水保命保苗。他大胆决定,用10台水泵从山下的水库提灌上山。由于该村是劳务输出大村,男劳动力不足,他赤膊上阵抬机器,体重不足90斤的他被一百多斤重的机器压在肩上直晃悠,他咬着牙硬是给挺过来了。抬第二台机器时,他突然大叫一声,“卟。”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同伴林鹏要送他上医院,他说:“别声张,劳力不够就不要惊动大家了,医院我自己去,你们继续抬,山上的人民还等着保命保苗呀。”自己挣扎着回乡上躺了躺,下午又出现在工地上,他以为是机器太重,伤了身体,可他哪里知道,这是病魔向他发出的第一声警号。

他不是铁人,但他却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和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换来了灯包村人民的又一春,家家饮上自来水。新修后的塘堰存水量达1.1万立方米,可供3个社700余人的生产生活用水,今年第一次出现了全村不缺水的奇迹。村民们奔走相告,竞相传扬这位贴心乡长。

正当大风的人饮工程作为全县的典范之时,他因组织的需要,调往离县城130公里、条件更为艰苦的凉垭作书记。山高地瘠,给人的感觉是这里什么都缺。朋友玩笑说:“俊杰,你不像是升官,倒像是边关充军。”他却说:“党的岗位没有好坏之分。”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他的匆匆凉垭之行。可他哪里知道,这将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

初到一地,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了解乡情,熟悉干群。白天行走在田间地头,夜晚还在农家小院倾听群众的心声。金土地村村主任罗时聪说:“杜书记一到我们村,来不及喝口水,就叫我引着他询问大家想什么、盼什么,满意什么,不满意什么,他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有好几次我都看见他用手去压肝部,钢笔和本子都丢在了地上……可他总是乐呵呵的,引导大家从困难中看到希望,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就这样,他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凉垭十个村的山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90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10112100003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