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地震勘探333.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DC(TimeDistanceCurve);如果在一点激发,而同时在一个面上的许多点进行接收,就可以记录下某一个波到达观测面上各点的时间。若观测的是平面,则波的到达时间t就是观测点坐标(x,y)的二元函数t=f(x,y)。显然,函数t=f(x,y)的图形称为时距曲面。;直达波时距曲线;x;反射波时距曲线;t;一个分界面情况下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方程

时距曲线方程推导

已知条件:

V2V1,临界角θC,

折射路径OA1B1S;在R点的折射波旅行时:;折射波时距曲线;折射波时距曲线;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的关系;

直达波TDC是反射波TDC的渐近线

反射波TDC与折射波TDC相切

直达波TDC与折射波TDC相交;三层介质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多层介质时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倾斜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下倾方向:;认识:

(1)沿上倾方向,折射界面变浅,视速度变大,时距曲线变缓;

(2)沿下倾方向,折射界面变深,视速度变小,时距曲线变陡;

(3)两种情况下交叉时相等,

(4)界面倾斜时,折射波视速度不等于界面速度。;特点:

双曲线(共炮点接收)

极小点在炮点正上方,相当于自激自收时间

t2和x2的关系曲线为直线;二、反射波时距曲线;二、反射波时距曲线;正常时差;当t02V2X2时,即2hX时,二项式展开,略高次项;正常时差校正(动校正)意义:校正后,时距曲线的几何形态与地下反射界面的起伏形态有了直接的联系;A;时距曲线的弯曲情况;视速度定理;对于二个界面情况;H不变,炮检距x影响:

x变大,偏导数大,斜率大,趋近于直达波时距曲线

X不变,埋深h影响:

1)h大,偏导数小,曲线越缓

2)h小,偏导数大,曲线越陡;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O*;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三、水平层状介质条件下反射波时距曲线;均方根速度:把水平层状介质情况下的反射波时距曲线近似当作双曲线时,求出的波速。;射线速度和平均速度;当波沿界面法向入射时,α1=α2=…=αn=0,则射线速度Vr值变成;作业;地震排列:每次激发时所安置的多道检波器的

观测地段称为地震排列。;观测系统:在地震勘探中,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

炮间距:相邻两激发点之间的距离,用d表示

道间距:相邻两接收点之间的距离,用Δx表示;炮检距:第i道到激发点之间的距离,用xi表示

偏移距:第一道的炮检距;用x0表示;;纵测线观测系统:激发点与爆炸点在同一测线上;非纵测线观测系统:激发点不在排列所在的测线上或者不在排列的延长线上;排列类型:纵排列(端点放炮排列,中间放炮排列);非纵排列;交叉排列。;纵排列

端点放炮排列

中间放炮排列;2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基本类型;2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基本类型;;(4)多次覆盖观测系统:是对反射界面上的反射点重复采样多次的观测系统。多次覆盖是指对被追踪界面的观测次数而言,n次覆盖即对界面追踪n次。例如对同一界面追踪了两次,称为二次覆盖,追踪了多次,则为多次覆盖。;2反射波法观测系统的基本类型;抽共反射点道集实现多次覆盖:生产中放一炮多道接收,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等室内处理时,将能收到的同一个点的反射波的道从不同的炮中抽出来,并按炮检距大小排列起来,叫做抽共反射点道集。;在多次覆盖观测系统综合平面图上,补充一些线构成列线图。列线图上的每一个交点都代表一个接收点的投影。这些点可以沿四个不同方向组成四种线。;3观测系统的图示法;(2)综合平面图示法: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观测到的地段。在复杂情况下,所表示的观测内容是明确的,它是观测系统图示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目前生产中大多采用它。;综合平面图的绘制方法:根据实际距离,选定比例尺。将地表测线以△X为间隔划分刻度。

从激发点O出发,向接收排列方向倾斜并与测线呈45°角画一直线(实线或粗实线)

从各接收点出发有一条直线与测线呈45°角的直线(虚线或细线)。该直线与共炮点排列线的交点为该接收点在排列中的序号。共炮点排列线上第i道的序号点垂直投影在界面的位置即为第i道的反射点Pi。

将所有炮的排列线按上面步骤画出,就得到观测系统综合平面图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