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长沙市一中城南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高二历史考试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2、3(前三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所示为先秦部分文献记载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先秦时期()

经济活动

出处

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声,桌氏为量,段氏为傅器桃氏为刃。

《周礼·考工记)

百工之事,国不可耕且为也。

孟子·滕文公上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建,也,胸,冶,串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节用中

A.职业选择取决于姓氏 B.手工业分工较为细密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 D.工艺传承具有开放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凡天下群百工,轮车,建,也,胸,冶,串匠,使各从事其所能”与“筑氏执下齐,冶氏执上齐,凫氏为声,桌氏为量,段氏为傅器桃氏为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手工业分工较为细密,B项正确;“职业选择取决于姓氏”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在明朝中后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旨“手工业分工”,而“工艺传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由“招抚怀柔为主,军事征服为辅”变为“军事征服为主,招抚怀柔为辅”。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力的增强 B.尚武风气的兴起

C.和亲政策的失败 D.民族交融的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从刘邦建国到汉武帝登基,西汉对匈奴的政策逐渐强硬,以军事斗争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显著增强,具备通过军事征服匈奴的物质条件,A项正确;尚武风气在汉初就已存在,排除B项;“和亲政策失败”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这一变化与民族交融的加深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唐德宗时期,检校员外郎穆员在为工部尚书鲍防所作碑记中说:“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李白也有诗云:“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这说明当时()

A.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 B.华夏认同观念仍未形成

C.战乱促使人口大量南迁 D.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自中原多故,贤士大夫以三江五湖为家,登会稽(今浙江绍兴)者如鳞介之集渊薮”与“三川(指洛阳)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都反映了唐代中后期因为战乱,特别是安史之乱后,许多北方的人口向南方迁移,尤其是到了长江以南的地区。这一现象导致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会结构和文化面貌的变化,C项正确;“动乱成为文学主要题材”是表面现象,不是其本质特征,排除A项;华夏认同观念形成于现先秦时期,排除B项;“士大夫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C项。

4.罗汉观念源于印度,但印度佛教典籍中没有关于其形象记载。魏晋以后,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壁画和绘画中。到了宋代,有的画家甚至将罗汉描绘为醉心于琴棋书画的文士形象。这反映了佛教()

A.出现世俗化的倾向 B.与儒家思想的融合

C.逐步融入本土文化 D.主导绘画发展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魏晋以后,罗汉的形象开始出现于壁画和绘画中。到了宋代,有的画家甚至将罗汉描绘为醉心于琴棋书画的文士形象”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佛教罗汉形象描绘为文士形象,说明佛教逐步融入本土文化,C项正确;“佛教世俗化”指的是佛教文化逐步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过程,这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佛教罗汉形象的变化,无法说明与儒家思想的融合,排除B项;佛教并未主导绘画发展方向,排除D项。故选C项。

5.雍正六年(1728年),云贵总督鄂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地理知识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