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docxVIP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的改进和创新

一、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案例分析

1.化学实验创新的基础

在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师在选择实验的过程中应不违背设计意图,不削弱原实验的正常功能,保证实验的创新和科学。化学实验创新的基础是科学性。只有保证科学性,才能保障化学实验的价值,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在粤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质量守恒定律”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常进行“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化学实验。原实验所需器材:锥形瓶、细沙、玻璃管、气球、托盘天平;所需药品:红磷。原实验目的为:通过加热玻璃管下端引燃红磷,验证红磷燃烧前后是否质量守恒,实验中的气球用以缓冲放热压力。由于该实验是放热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实验物质逸散到瓶外、实验数据估读存在差异、装置和操作流程复杂等情况,导致实验的成功率不高。

(1)原实验分析

在原实验中存在几处问题:其一,红磷的燃点较高,如果取用红热的玻璃管引燃红磷,则玻璃管与红磷的接触面积较小,不容易引燃红磷。其二,在实验中,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和高温产生的白烟容易通过导管进入气球中,烧坏气球。其三,由于玻璃管在实验中接触到了红磷,容易在实验中被细沙或红磷堵塞,在加热过程中药品也可能在空气中被点燃,从而影响实验甚至危害实验安全。因此,部分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进方式,以弥补此实验的不足。笔者在此提供如下的实验改进方式。

(2)改进实验

改进后的实验所需器材:锥形瓶、细沙、直角玻璃管、玻璃棒、气球、托盘天平;所需药品:红磷。实验准备阶段,需将玻璃棒和玻璃管接入双孔橡皮塞;同时,在锥形瓶底部平铺适量的细沙,以防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形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在实验过程中,改进后的实验需要在锥形瓶的双孔橡胶塞上一边安装改进后的玻璃棒,并注意玻璃棒末端接触到红磷,另一边在玻璃弯管末端应系牢一个气球。燃烧前,应注意称量锥形瓶整体装置的质量,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并记录质量m1。待从托盘天平上取下锥形瓶,实验者应将橡胶塞上的玻璃棒用酒精灯加热至红热,并迅速用橡胶塞塞进锥形瓶,同时引燃红磷。待锥形瓶冷却后,需将其重新放在托盘天平上记录其质量m2。

(3)改进实验分析

在改进实验的选择中,部分教师尝试用白磷代替红磷,也尝试采用热水加热锥形瓶的方式。虽然白磷比红磷的燃点低,更易于点燃,但白磷有毒,同时在燃烧剧烈时易破坏气球,所以通常不建议采取此种方式改进实验。

2.化学实验创新的目标

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性应考虑到实验的简约性。化学实验的简约性并不意味着化学实验的简单,而是应方便初中生实验学习。

例如,在粤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检验二氧化硫”一课的实验教学中,教材中并未提供较为简便的实验操作,也没有较为显著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发生。

在此实验的改进中,教师可以采用长柄的V型玻璃管开展实验,让实验流程变得简便且易于操作。在演示实验时,教师把火柴头做好加热处理后应等待几秒钟,此时就会出现火药爆燃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对V型玻璃管做轻微震荡处理,就会产生原有紫红色高锰酸钾变色的现象,且十分显著、快速,紫红色高锰酸钾会迅速向肉色或无色转变。

又如,在粤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一课中,对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探究实验,部分教师利用石蕊遇酸变红的原理设计对照实验。实验者需对四朵被紫色石蕊溶液浸泡过的纸花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喷洒稀醋酸,喷洒水,放置于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以及先喷水再放置于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再在酒精灯火焰下烘干,以形成多组对照实验。然而,这一实验存在明显的不足:其一,实验复杂。其二,耗时长。其三,实验中药品用量较多。其四,实验准备和开展阶段二氧化碳气体不易于收集和取用。其五,实验器材较多,演示台拥挤,不利于观察。因此,教师可将石蕊花换成石蕊棉球,利用多孔隔板设计实验,在组合装置中直接通过控制二氧化碳气体的导入,让学生当堂观察实验现象并检验实验效果。同时,为增强趣味性,教师也可布置趣味性作业——请学生在课下用食醋和鸡蛋壳代替盐酸和大理石开展实验。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化学和生活的距离,也能拓展师生的实验教学空间,同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一些实验设计虽然具有创新性,但由于操作烦琐,缺乏简约性,并不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具体表现如下:

(1)实验原理复杂

在粤科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检验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实验过程中,实验设计虽具有一定创新性,但却缺乏一定的简洁性。在实验中,水流出广口瓶后会在装置中产生负压,蜡烛燃烧的产物在压力的变化下会被吸入石灰水中。这一较为复杂的环节可能会对理解能力稍显薄弱的学生产生一定的学习阻碍。

(2)实验追求集成化

随着课程改革,初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过程中不断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