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T 5371.6-2021粮食作物种传病害控制技术规程 第6部分:高粱黑穗病.pdfVIP

DB13T 5371.6-2021粮食作物种传病害控制技术规程 第6部分:高粱黑穗病.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13/T5371.6—2021

粮食作物种传病害控制技术规程第6部分:高粱黑穗病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和高粱坚黑穗病的病情分级、控制原则和控制技

术。

本文件适用于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和高粱坚黑穗病的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DB21/T2792高粱主要土传、种传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粱丝黑穗病

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reilianum(Kühn)LangdonFullerton]引起的种传、土传系统性

侵染病害。孕穗打苞期症状明显。病穗苞叶紧实,中下部稍膨大且色深,剥开苞叶穗部显出外围一层

白色薄膜的棒状物,抽穗后白色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病菌冬孢子,露出散乱成束的花序维管

束丝状物。冬孢子在土壤、粪肥、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病菌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以上,是翌年主要侵

染源,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秸秆还田有利于该病的扩散为害。高粱丝黑穗病症状和发生

规律见附录A。

3.2

高粱散黑穗病

由轴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cruentum(Kühn)Vánky]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一般为全穗受

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却变成长圆形小灰包,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状冬孢子。冬孢子附

着在种子表面或散落到土中越冬,其中种子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冬孢子在室内干燥条件下可存活

3~4年。冬孢子后熟期极短,土壤中的冬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迅速萌发,不是主要的初侵

染来源。高粱散黑穗病症状和发生规律见附录B。

3.3

高粱坚黑穗病

1

DB13/T5371.6—2021

由坚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sorghiEhrenbergexLink)引起的系统性侵染病害。通常全穗

籽粒都变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坚硬,籽粒稍大,不破裂或仅顶端稍裂开,内部充满黑粉即冬孢子。脱

粒时,冬孢子堆粉碎,粘附健粒表面的冬孢子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冬孢子无需休眠可立即萌发,且

经牲畜的消化道后即失去生活力,为此土壤和粪肥传播作用极小。高粱黑穗病可以复合侵染,有时在

同一病株主茎和分蘖上,可见丝黑穗病与散黑穗病或坚黑穗病两种黑穗病的情况。高粱坚黑穗病症状

和发生规律见附录C。

3.4

种传病害

以种子携带病原物传播为主的病害。

3.5

无病种子

不带高粱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和高粱坚黑穗病活体病菌的种子。

3.6

农田清洁生产

预防病原物污染作物或农田土壤的农业生产方式。在作物或农田野生寄主上的病原物扩散前将病

部彻底清理出田间,并进行灭活处理,减少或者消除病原物对作物或农田土壤等环境的污染。

4病情分级

无病地块:没有高粱黑穗病发生的地块;零星发病地块:高粱黑穗病发病率在1%以下;常发地块:

高粱黑穗病发病率在1%~5%;重病地块:高粱黑穗病发病率在5%以上。

5控制原则

以生产和使用无病种子为前提,农田清洁生产为重点,根据病情分级对不同发生程度的地块采用

分级治理的原则。多措并举控制重病地块;种子处理等技术防控常发地块;农田清洁生产控制零星发

生地块;重点保护无病地块。实现地块病情逐年降级,由点到片再到面,逐步实现不用农药控制病害

的目的。

6控制技术

6.1无病种子生产

6.1.1无病亲本

6.1.1.1选用无病亲本

选用无高粱黑穗病病菌的高粱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制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

定。

6.1.1.2药剂处理种子

选用2%戊唑醇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2%~0.3%对亲本种子进行

文档评论(0)

麦克斯韦的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百科 专业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