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完善.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浅论我国共同犯罪中止理论及其完善

[1]

一、从典型案例说起案例一:

*、*、周*三人共同商议实施盗窃公司财务室现金

的犯罪,三人准备了翻开保险柜的作案工具,在深夜进入财

务室后,正准备动手撬开保险柜,这时,*因心理害怕,

便悄悄地离开了作案地。*、周*继续实施盗窃行为,从该公

司财务室保险柜中盗走现金3万元。分赃时,*没有分得

赃款。

案例二:

被告人袁*、甲、乙和丙密谋绑架讹诈周*,被告人

丙参与密谋一次后,自动中止参与绑架讹诈周*的犯罪活动。

之后,被告人袁*、甲、乙屡次密谋伺机绑架周*,并于*日

晚12时许将周*绑架,并搜得人民币4700元,共同花光。

后被告人袁*、甲、乙将周*勒死,沉尸河中,此后取走赎

金人民币43万元。

案例一在处理时,对于*的行为是否成立中止犯,

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的自动放弃盗窃的行为

构成犯罪的中止行为,理由是:*虽然参与了共同犯罪,

但*中途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且没有参与*、周

*盗窃后的分赃行为,应当以犯罪中止论处。另一种观点认

[1]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

见智。

.z

-

为,*虽然自动地放弃了盗窃行为,也没有参与*、周*盗

窃后的分赃,但这并不是*构成犯罪中止的全部要件,因

为在共同犯罪活动中,共同犯罪人必须对共同犯罪结果承当

责任,每一犯罪人在中止自己犯罪行为的同时,还必须采取

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积极措施,否则,就不能构成犯罪中止

行为。本案中的*虽然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的犯罪行为,但

对于犯罪结果的发生并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而是消极

地听之任之,这是*不能以中止犯论处的关键所在,因此,

*的行为不应当以中止犯论处。

案例二在处理时,省市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袁*、

甲、乙以上行为构成成心杀人罪、绑架讹诈罪,被告人丙

构成绑架讹诈(中止)罪。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同样认定,

丙被免予刑事处分。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诉,省高级人民法

院认为原审被告人丙在绑架讹诈中自动中止犯罪行为,是

中止犯,应免除处分,一审判决正确无误,遂裁定维持原

判。[2]

以上两个案例存在的关键问题是:在共同犯罪案件中,

是否存在局部共犯成立犯罪中止,其他共犯成立犯罪既遂

的情形?

对于共同犯罪,是否可能出现局部共犯属于犯罪既遂、

局部共犯属于犯罪中止这一情形,刑法和司法解释均未作

[2]陈伟平:?共同犯罪中止论?

.z

-

规定,而在刑法理论界,尽管通说认为按照共同犯罪的理

论,共同犯罪中的中止以有效阻止所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

行为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为要件,只要有局部共犯实

施犯罪行为既遂,所有参与共同犯罪者均应负完全的刑事

责任,但对此仍然存在争议,第一种意见认为,按照共同犯

罪的刑法规定和犯罪构成理论,如果局部共犯既遂,则全

案所有共犯均属于既遂,不可能出现局部共犯成立既遂而

局部共犯成立未遂或中止的情况。即便是强奸、脱逃等犯罪,

也只有采取积极的行动,防

文档评论(0)

195****696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