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道德经讲稿.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道德经》讲稿

PAGE

PAGE44

目录

TOC\o\h\z\u目录 1

一.为什么要读经 3

经典的意义 3

我们为什么要研读“经典” 4

①大家认为中华民族有价值吗 4

(一)心灵归属是价值之一 4

(二)全人类文化的延续 5

(三)民族是人安全的最基本保障 5

经典支撑文化 6

②有善恶吗 6

最后我们对为什么要读经做个总结 7

二.怎么读经 7

先说第一个问题,读什么经 7

第二个问题,读多少经 9

方法一 9

方法二 9

方法三 10

方法四 10

第三个问题,中国诸子百家,读谁的经 10

焚书坑儒的原因 11

(一)没读通书,是愚儒才会被杀 11

(二)兴教干政,是狂儒才会被杀 11

最后一个问题,怎么用 12

三.《道德经》和老子 13

紫气东来的故事 13

老子一脉 14

老庄倪孙 14

黄老 14

汉文帝 15

老子的样貌和身世 15

耳朵的故事 15

百家之首 16

身世剖析 16

官职分析 16

样貌之谜 17

关于考据的问题 17

为什么写下《道德经》 18

为什么从西走 18

老子思想的成因 19

(一)地理原因 19

(二)时代原因 20

1.无礼之世 20

2.残酷税收 22

(三)学习原因 22

守藏室的博学 22

老子看的什么书 22

(四)寿命的原因 23

四.《道德经》的概述 23

韩非子的注解 24

《道德经》的分章 25

《道德经》的精髓 25

1.宇宙本源 26

2.时间运动 28

3.世界生成 29

4.物象变化 30

5.生命观 31

(1)比常人更宏大的生命观 32

(2)生命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人才有的 33

(3)人不是万物之长,而是万物中一员 34

生命的忧患意识 35

eq\o\ac(○,1)名利的后果 35

eq\o\ac(○,2)纵欲的后果 35

我们该怎么做 36

①不贪 36

②权者该怎么做 36

③贵身 37

6.价值观 38

①《道德经》中写过“为腹不为目” 38

②财富是什么 38

③智慧是什么 39

④不争的心境 40

7.政治观 42

eq\o\ac(○,1)政治理想 42

eq\o\ac(○,2)小国寡民 43

eq\o\ac(○,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44

两国不往来 45

邻人不往来 45

8.审美观 47

9.总结 47

五.正文 47

一.为什么要读经

经典的意义

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是“经”,而不是专指《道德经》这个经,就是经典。中国人的字很简洁,一字一意,所以这里说的经典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字。经典是书中最高的称谓,是传世万代的巨著。现在很多学者不尊师,不知耻,东抄西借些文字,掏点钱印出来,就大肆炒作,“我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大师。

现在的人乱用词语,我见过一本书叫《广告经典》,想了很久,这个书名很没文化,不得法。“广告”这个东西本身就是应时而生,而不是传万代的东西,更何来广告经典之说。这就像一棵树,根只能活上个一百年,但却要说这棵树千岁万岁,有点言过其实了。还有个毛病就是“经典口语化”,这也是对“经典”这个词的大不敬之处。比如我们上街,随便看到个花花衣服、毛绒玩具,心里很喜欢,于是就脱口而出:“这个东西经典呀”!所以希望听过讲座的学友们要注意自己日常语言中的每个字。

“经”是什么意思?经这个字有绞丝旁,我们就能够看出它是来自纺织行业中的,“经”就是纵向编织的线。横向的线是纬线。于是有了“经纬”这个词。那么为什么不叫“纬典”呢?道理很简单,看看古代的织机就明白了。经线是基础,纬线是用梭子穿的,所以经就比纬重要了。《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经”字:是一种有条不紊的编织排列。

“典”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语言可以理解为“最重要的书,规章制度”。我们看看甲骨文的典“”“”,表现的是人们拜倒在一堆书(石书或陶书)面前的场景。《说文》一书中说:“五帝之书……大册”。这些都足以说明“典”的重要性。

但我们还要注意一点:但凡是经典,是随处随时都可以用的。经典记载的是大“道”,《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这句话能帮助我们理解经典的永久性。

有人说:“这种什么时候都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