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人文地理学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1980年大英百科全书曾认为:“讨论多种人文特征的分布变化和空间结构”。李旭旦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空间结构的一门近代科学。张文奎教授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差异,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人文事象的区域系统。吴传钧院士认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体系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规律,简称人类活动的“人文地域系统”。对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应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研究的空间范围,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围不是整个地球,更不是整个宇宙,而是地球表层系统(theearthsurfacesystem)。地表上下各15—20km,间距30—40km。地表构成要素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有机要素无机要素岩石圈构成要素:岩石、地形(山地、平地、阶地、台地等)水圈构成要素:海洋、河流、湖沼等大气圈构成要素:气候(气温、降水、风、气压等)生物圈构成要素:野生生物群落(植物、动物、土壤、微生物等人工(驯化)生物群落(农作物、家畜等)社会(文化)圈构成要素:人类创造的物质(产业设施、聚落等人类集团(人种、民族、国家等)空间性质:大小、形状、位置等时间性质:变迁、进化等自然要素文化要素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①是人类的生活空间,地球表层系统不是抽象的空间,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是人类活动舞台的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环境。②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和区域差异。③存在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化。④要素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某一要素的变化可以波及其他要素乃至整个系统的变化,在相互作用中,人类处于主动地位,因此必须注意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系统保持一种有序的运作状态。⑤是发展变化的,地球表层系统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不断发生变化。二是研究客体,A.人地关系(man-earthrelationship)。从相互联系的视角探讨人类活动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决定论——文化决定论——人类生态论——和谐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发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讲话B.区域分布(regionaldistribution)。从要素的视角探讨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及其规律。中国人口分布的胡焕庸线C.空间结构(?spatialstructure)。从区域的视角探讨人文地理现象的空间组合及其差异。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东部(先行),中部(崛起),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系统表述:地球表层系统中人文事象的区域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周围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格局—过程—机理(耦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