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11.3 “啊哈”从何而来?-顿悟的机制.ppt

(2.43)--11.3 “啊哈”从何而来?-顿悟的机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忽然恍然大悟,“灵感”不期而至

学习目标了解顿悟的研究方法掌握顿悟的产生过程

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科学研究方法01

顿悟:一个“突变”的过程02德国心理学家苛勒

顿悟:一个“突变”的过程02黑猩猩叠箱子

顿悟:一个“突变”的过程02高级的问题解决行为是基于一种对于问题情境的全新的思考和把握,是一个“突变”而非“渐变”的过程。“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人或者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盲目的尝试过程,人或者动物通过反复的尝试,逐渐从错误中学习,淘汰不正确的行为,固化正确的行为,最终顺利地解决问题。√

顿悟:一个“突变”的过程02德国心理学家杜克(Duncker):他将一支蜡烛、五颗图钉、一根线和一盒火柴放在桌子上,要求被试将蜡烛固定在墙壁上,并要求当蜡烛燃烧时,烛油不能滴在地板上或桌子上。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事物通常的功能,看不到它可能存在着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从而干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蜡烛难题

顿悟实现的关键是“问题表征的转换”03Simon和Kaplan(1990)提出了顿悟的“问题表征方式转变理论”: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根据题目本身所提示的方式来表征问题,并在相应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如果在问题空间中长时间找不到办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就寻找新的问题表征方式,而潜在的可能的新表征方式是很多的。这就需要在元水平空间(meta—levelspace)中搜索一个恰当的表征,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顿悟和创造性思维的脑机制04

一类谜语的解决在思维定势之内,比如“因为太阳光被聚焦,所以报纸就燃烧了起来”(放大镜);另一类谜语的解决则在思维定势之外,比如“因为道路坎坷不平,所以走起来很安全”(盲人步行道)。扣带前回:顿悟过程的“发动者”05ACC的活动应该是发生在顿悟过程启动的初期阶段

被试猜这样的谜语:“你杀死了她,但却得流你自己的血”。(谜底:蚊子)。海马:新思想在这里形成06说明在顿悟中形成了有效的新异联系

一类是顿悟式的问题,比如,“在什么地方看月亮,月亮最大?”(答案:在月亮);一类是常规性的知识问题,比如“老话说:‘男女七岁不能……不能怎样?”(答案:不能同席)。顿悟思想的存放地点07双侧的后部颞-枕区域可能是具体负责加工“新思想”的工作车间

顿悟是一个突变的过程,其关键是“问题表征的转换”扣带前回、海马、双侧的后部颞中回、枕中回和楔前叶参与了顿悟的加工过程。如何培养及促进顿悟和创造性思维?总结与思考08

练习:你“啊哈”出来吗?09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