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部编教材必修一第七单元

《赤壁赋》《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反复诵读,体会《赤壁赋》铺陈、排比手法造就的语言整饬之美,诵读《登泰山记》体会姚鼐用词传神、真切生动、以神韵为宗的语言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抓住写景、抒情、说理完美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感知文学作品,涵咏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审美鉴赏与创造

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赏析人物形象;通过反复吟咏,运用联想、想象感受泰山的山水美、文化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了解与课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培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品格,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词义和用法,把握古今异义词,积累文言虚词、状语后置、意动用法等知识;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主客问答”的结构及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文章景、情、理结合的特点;体会并评价作者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诵读品味,教师点拨,交流讨论。

课前预习

1.自主阅读文章,梳理生字词和重点实词的意思,勾画特殊句式和关键语段;

2.搜集作家、作品资料,交流展示备用;

3.初步感知文章大意,理清各段大意;

4.勾画写景、抒情、说理的句子,小组交流,课堂讨论。

教学课时4课时。

示范阅读,掌握方法(《赤壁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苏轼在临终前写了一首题为《自题金山画像》的诗总结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于诗中提到的黄州,余秋雨如是评说:“黄州成就了苏轼,抑或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赤壁不是赤壁之战的战场,却因《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而闻名于世,见证了苏轼的那段失落经历。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进入历史长河,走进《前赤壁赋》,共同探寻苏轼的心路历程。

二、整体把握

(一)知人论世

1.学生将课前预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写作背景的资料在课堂交流展示。教师补充,共同了解作家经历和创作背景。

2.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与其父、弟同列“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1)才高八斗。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

(2)仕途坎坷。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

(3)豁达开朗。苏堤(工程师)、东坡肉(美食家)、荔枝(贪吃者)、竹子(心高洁)。

杭州西湖有“苏堤春晓”,苏东坡发明了“东坡肉”,曾自言“日啖荔枝三百颗”,但他更关注精神的需要,曾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

3.写作背景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活动:课外阅读“乌台诗案”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不平凡的经历,交流展示课呈现。

(二)诵读,解决重点字词句

分组分段派代表朗读,交流讨论,教师点拨指导,解决生字词,读准节奏,初步把握文意和情感。

1.文体知识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

①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②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③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④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

⑤赋的特点,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⑥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称为“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