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4-21课)教案.doc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4-21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14-21课)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教学重点:明太祖强化皇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朱元璋参加元末农民起义的故事。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讲授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讲述明朝的建立。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提示: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分组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提示:(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4.总结: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加强思想控制

2.学生回答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

提示:工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分组讨论八股取士的影响:

提示:积极:考试形式标准化,利于规范考试。

消极: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四)经济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各种引进的农作物,让学生识别。简要介绍明朝经济的发展情况。(手工业: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堂小结: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这些措施的确达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治的目的。但不少措施如特务机构、八股取士等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它即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所以说,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本课知识点较多,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其多了解历史,以增强学生的唯物史观,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和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郑和有关的遗迹。在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98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