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法制教育主题班会

活动主题

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育

活动目的

通过案例剖析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教会学生懂得什么是刑事犯罪,什么是违法,曾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习惯。

活动过程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晚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高兴大家交流,我们的考试刚刚结束,我首先在此祝愿各位同学取得好的成绩。希望大家在新的学习任务开始之前调整好最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我们大家都知道,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以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控制能力,为此我为大家准备了此番“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教育”的主题班会,想通过这次班会使同学们了解掌握常识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案例一:(盗窃罪)

2021年10月14日18时许15号公寓楼238宿舍李某向派出所报案称本宿舍手提电脑俩台笔记本电脑被盗。第二日没有发现任何被撬发现痕迹。民警经过细致请教后,得知该宿舍王某作案嫌疑,随即对张某的进行行踪进行了调查取证。经过多方努力,民警在该学校东门城中村一派出所招待所抓获。据张某交代,其中一台笔记本电脑已经销售,另外一台藏在另一招待所中。张某对自己的涉案人供认不讳,后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条例,张某犯有盗窃罪,且两台笔记本电脑折合人民币八千余元,属数额较大,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

点评:据了解张某系该打探学校新闻专业学生,该生家庭条件很好,其爷爷是一个高层领导,父亲自己上开一个公司,产业也很大。应该说经济条件极好的,但是胡某为什么走上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后据张某交代,该生来校以后交了女朋友,经济花销比较大,家里给的生活费眼中不够自己在女朋友面前“显摆”。国庆节回家后父母家人给他买了一个价值8000元的电脑,该生由于没有生活费在火车上以3400元将其处理。收假后没有几天就把这些钱收假挥霍完了,为了在女朋友关键时刻能有“面子”,鲁瓦邦一时冲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事后张某后悔莫及,但是法律神是圣不可侵犯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待张某的只能牢狱之苦。可谓是皮唐啊!

盗窃罪的量刑:

3、盗窃金额3万-10万以上的为情节特别严重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罚金

案例二:(抢劫罪)

点评:据知晓几个学生家庭条件都可以,就是因为一种好奇心最后酿成大祸。我们大学很多大学生进去现在以后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加之离开家庭,自表示走上了社会,就逐渐滋生了好逸恶劳、学习松弛、自私自利、害怕艰苦、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等甚或习性。而一旦面对犯罪的诱因,在不必正确辩别是非的正确情况下,就以身试法。最终酿成苦果。

案例三:(故意伤害罪)

2021年圣诞节晚上9时某高校某班级圣诞节晚会结束,同学张某与王某到商业街归还所租用音响设备,因器材有所损坏涉及赔偿问题发生略有口角,后双方情绪激动互相残杀,张某给其辅导员发短信告知此事,辅导员随带领班上10余位学生赶到现场,现场秩序一度大乱,无法控制,其中一同学孙某抽出随身携带的音效刀具刺向租音响的老板,店老板心脏左下方被刺伤,当即倒地不起,后经法医鉴定为重伤。

此案件中,孙某用随身携带的刀具将店老板刺成曹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据刑法第据此二百三十四条规定,孙某被判处缓刑3年。家属也赔偿受害者医疗各项费用数十万元。

案例四:(故意伤害罪)

点评:友谊是人生的红酒,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期,一定要谨慎择友,择良友。和好的同学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有利于共同进步,若是不不良的朋友在一起,反而容易深受不良的影响,所以我在这里劝诫大家交朋友一定要擦亮眼睛。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是做人的美德,但是为了哥们义气两肋插刀,最周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面对他人或者朋友的其要求,一定要能保持头脑清醒,以道德和法律的标尺需要进行衡量,三思而后行,不可随意迁就,否则就会酿成大祸。我国《刑法》第17条第1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则犯罪,应负刑事责任,意思就是凡年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任何一种的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样有关规定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在我国,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因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有一定社会知识,已具有战斗能力分辩是非善恶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罪责一切犯罪活动负刑事责任。

案例五:(聚众斗殴罪)

文档评论(0)

159****73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