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和墨家都把爱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并由此产生了与道家、法家的学术分野。什么是爱?如何爱?儒家与墨家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思想旨趣和理论特色。简言之,儒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仁,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墨家之爱的基本范畴是兼爱,兼爱的基本含义是“兼相爱”。

同样是对爱的渴望和呼唤,孔孟与墨子的出发点和主观动机判然分明。仁的理论初衷是道德之完善,兼爱的立言宗旨则是功利之追逐。

泾渭分明的主观动机和理论初衷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儒家与墨家之爱的思想内涵和心理机制之别。

儒家强调“爱有等差”,注重分别是爱人的基本原则。在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中,当作为思想内涵、内心情感和道德观念的仁转化为外在形式和道德行为的礼时,必须做到尊卑有等、亲疏有别、长幼有序,以期整个社会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的状态。为了凸显被爱者与爱者的名分和把握爱的分寸,孟子把仁者爱人的等差原则概括为“亲亲”“仁民”和“爱物”三个等级,进而强调其先后、本末之分,其间的秩序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孔孟之仁的等差原则决定了其心理机制崇奉先后、远近和厚薄之别。对于仁的逻辑结构,有子言:“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孔子所讲的仁从爱自己的亲人开始,然后将心比心,由己及人,推广到爱别人之亲。于是,孟子宣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在仁之爱人的心理机制上,儒家试图从家庭关系入手由点到面、由近达远、由己及人,达到由爱己之亲、再爱路人乃至爱天下人的目的。这正如孟子所说:“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孟子·尽心下》)这再次印证了仁之由己及人、由近及远的行为路线和逻辑思路。其实,孟子所讲的亲亲、仁民和爱物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更是血缘上的亲疏关系和情感上的厚薄关系。

墨子兼爱要求“兼爱天下之人”,并且在向天下之人施予爱时,“兼以易别”: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同时地加以对待。这里,不仅没有了大国与小国、大家与小家的对峙,而且没有了君与臣、贵与贱、上与下、尊与卑的区分,更没有了强与弱、父与子、众与寡、诈与愚的差异。一旦达到这种境界,便可断绝尊卑、长幼、厚薄和亲疏,不仅可以同时兼爱天下之人,而且平等地兼爱天下之人。

兼爱的平等、同时之内涵预示了其心理机制必然是超越尊卑、贵贱、人我之别的平面铺开。事实果真如此。墨子强调,在给予和承受爱时,人与人之间关系平等。这种平等关系表现为时间和心理上的同时而无先后、本末之分,同时表现为空间和效果上的互动而无强权特权。兼爱的平等原则不仅体现在动机上,而且体现在效果上。首先,从动机来看,兼爱并非“无私的奉献”,兼爱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他人的爱,为此,必须首先去爱他人。墨子断言:“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先王之所书《大雅》曰:‘无言而不仇,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墨子·兼爱下》)这清楚地表明,兼爱绝不是无偿的,我之所以爱利天下之人,就是为了收获天下人爱我利我之效。其次,从效果来看,只有“兼相爱”才能达到“交相利”的目的。墨子认为,人与人之间是互动的,并称之为“所染”。在这种关系中,要想获取别人的爱,必须先给予别人爱;你先给予他人爱,他人也会以爱来回报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墨子写道:“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

(魏义霞《“兼以易别”——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比较》,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墨二家虽然都注重用爱来处理人际关系,但它们的初衷与主观动机截然不同。

B.“礼”是“仁”的外化,“礼”要遵循等差原则,否则难以构建稳定的社会结构。

C.仁的逻辑结构不仅体现在时间的不同上,而且还体现在血缘和情感的远近亲疏上。

D.“兼爱”虽然是有偿的,但它看重平等、同时,故与“仁爱”具有同等生命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分别论证了儒家和墨家关于“爱”的思想内涵和心理机制,并指出两派学说有同有异,异中有同。

B.孔子认为需辨清尊卑、亲疏、长幼之别才能论“爱”,孟子则以三个等级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等差之爱。

C.与儒家相比,墨家学说强调功利的无区别之爱,爱人是为了得到他人回馈,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爱。

D.“仁”的行为路线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