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鱼方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池塘养鱼技术

第一节渔业养殖生态与环境要求

养殖鱼类的生活环境,包括非生物(如溶氧、温度、PH值等)和生物(如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环境。水质的优劣对鱼类的生长、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掌握鱼与水的关系,以及水质变化的特点,才能人为地控制和改善水质,提高鱼产量.

一、水质环境

㈠主要水质因子

1、溶氧量

水中的溶解氧是养殖鱼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据观察测定,当水中溶氧量达到2毫克/升以上时,鱼类生长正常,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好,饲料系数也较低;当溶氧量降至1。6毫克/升以下时,鱼摄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毫克/升以上时约高一倍;当降至1。1毫克/升,水中含氧量不足,鱼的呼吸频率加快,并出现“浮头”现象;降至0.2-0。8毫克/升以下时,开始窒息死亡。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特别是水底层的溶氧量,对促进淤泥中有机物的分解,加速池塘的物质循环;减少有机酸、氨、硫化氢等有害的中间产物积累,以及促进饲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作用.

池塘溶氧量的分布、变化十分复杂,主要是受增氧和耗氧因子所制约,特别是高产鱼池,营养很丰富,浮游生物和放养鱼类比较密集,增氧和耗氧都很大,因此溶氧量很不稳定而呈昼夜变化,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现象。

⑴昼夜变化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池塘中氧的主要来源,一般占氧来源的56%-80%。其余来自风力吹起波浪,使空气中氧直接溶解入水中。

氧的消耗,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细菌的呼吸;悬浮或溶解有机物、类便、残饵及底部淤泥等的发酵分解.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以中午最高,清晨最低。

在一般情况下,“水呼吸(包括浮游动、植物、细菌的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粪便、贱饵有机物的发酵分解)耗氧约占60-65%;底质(包括底栖生物、腐殖质等)耗氧约占15-20%,鱼呼吸约20-25%。

⑵垂直变化

池塘溶氧量的垂直变化,受水的透明度及浮游植物分布的影响。由于上层水的光照强度比底层强,浮游植物比底层多,形成各水层光合作用产氧的差异。表层溶氧量高,底层水溶氧量低。为了改善底层水的溶氧条件,在中午开动增氧搅拌池水,促使各种水层溶氧的均匀分布将起良好作用。

⑶水平变化

因水受风力的影响,使下风处浮淤植物量比上风处大,故光合作用产氧量要比上风处多,故鱼类浮头,一般都趋向上风面。

⑷季节变化

因气候和浮游植物量的季节变化,使水中的溶氧量在一年中最高、最低量,都出现在夏、秋季节。夏秋季水温高,浮游植物相对比冬、春季多,故光合作用产氧亦高。但引起各耗氧因子呼吸和发酵耗氧相对加强.使塘水在清晨溶氧量降到最低点。故夏秋季的昼夜溶氧差较大,在冬春季节差异则不明显。

2、水温

鱼类是变温动物,它的体温随水温而变动。故水温对鱼类生活和生存有直接影响。因此,根据水温状况进行合理的投饵和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各种鱼类对水温的适应性有差异,如鳙鱼在月平均水温30℃以上的7、8、9月份生长最快,在月平均水温为20℃以下的1、2、12月份生长慢;鲢、草鱼亦以高温月份生长最快,但在低温月份,当寒潮过后水温回升时,生长仍基本正常,渔农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进行育冬草或育秋鲢。热带、亚热带鱼类如罗非鱼、御寒力差,当水温降到10℃时常被冻死,当到了冬季,要及时收获.冷水鱼、亚冷水鱼如匙吻鲟最适生长水温20-28℃,高温时生长受到影响。

3、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以PH值表示,PH值7表示中性,7以上为碱性,7以下为酸性。一般养殖鱼类适应于PH值7-8。5的微碱性水中生活。

4、有机物耗氧量

有机物耗氧量是水质肥瘦的标志.一般来说,水中耗氧量越高,有机物也越多.但有机物含量过多,则对池水的溶氧情况不利。

不同鱼类对耗氧量有不同的适应程度。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饵,能适应于较肥沃的水中生活。草鱼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饵,要求水质一般较清瘦。成鱼塘有机物耗氧量为15-36毫克/升.

向池塘中投饵施肥,可提高有机物耗氧量。为了提高水中肥份而不致溶氧量急剧下降,投饵

施肥最好采取“次多量少”的原则,以免发生鱼类严重缺氧死亡.5、总硬度

总硬度是碱土金属中钙、镁与弱酸、强酸结合的量。硬度较高的水,能促进鱼体骨骼的正常生长,增强鱼类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适合的硬度是5-8。

6、初级生产力

初级生产力主要指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它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是水体各种生产力的基础,对养殖生产的影响很大。

㈡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

为提高鱼塘的产量,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对比较容易改变的各种限制因素,如多增氧、少耗氧、调整合适的硬度、酸碱度等,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以充分发挥鱼塘的生产潜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1、注水。

注水可以改善水质和起到直接增氧的作用,是改善水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凡亩产1500斤以上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