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VIP

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学类文本阅读

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高三年级5月适应性考试(二模)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娘娘

我的船停泊在小桥塊的小杂货店的门口,已经三天了。每次从船舱的玻璃窗中向岸上眺望,必然看见那小杂货店里有一位中年以上的妇人坐在凳子上打绵线。后来看得烂熟,不须写生,拿着铅笔便能随时背摹其状。我从她的样子上推想她的名字大约是三娘娘。就这样假定。

从船舱的玻璃窗中望去,三娘娘家的杂货店只有一个板橱和一只板桌。板橱内陈列着草纸,蚊虫香和香烟等。板桌上排列着四五个玻璃瓶,瓶内盛着花生米糖果等。还有一只黑猫,有时也并列在玻璃瓶旁。难得有一个老人或一个青年在这店里出现,常见的只有三娘娘一人。但我从未见过有人来三娘娘的店里买物。每次眺望,总见她坐在板桌旁边的独人凳上打绵线。

午后天下雨。我暂不上岸,靠在船窗上吃枇杷。枇杷有核该是一件憾事。我说水果中枇杷顶好吃,而且多吃无害。可惜吃的手续麻烦:堆了半桌子的皮和核,弄脏了两手。同吃蟹相似,善后甚是吃力。但靠在船窗上吃,省力得多。皮和核都可丢在水里,不须善后。以前我只是向窗中探首一望,瞥见三娘娘的刹那间的姿态而已。这会因吃枇杷,久凭窗际,方才看见三娘娘的打绵线的能干,其技法的敏捷,态度的坚忍,可以使人吃惊。都会里的人和非蚕丝之乡的人,恐怕没有知道打绵线为何物,看了我这幅画,将误认为打弹子、放风筝、抽陀螺,亦未可知。我生长在穷乡,见惯这种苦工,现在可为不知者略道之:这是一架人制的纺丝机器。在一根三四尺长的手指粗细的木棒上,装一个铜叉头,我曰“绵叉梗”,再用一根约一尺长的筷子粗细的竹棒,上端雕刻极疏的螺旋纹,下端装顺治铜钿(康熙,乾隆铜钿亦可)十余枚,中间套一芦管,名曰“锤子”。纺丝的工具,就是绵叉梗和锤子这两件。应用之法,取不能缫丝的坏茧子或茧子上剥下来的东西,并作绵絮似的一团,顶在绵叉梗上的铜叉头上。左手持绵叉梗,右手扭那绵絮,使成为线。将线头卷在锤子的芦管上,嵌在螺旋纹里。然后右手指用力将竹棒一旋,使锤子一边旋转,一边靠了顺治铜钱的重力而挂下去。上面扭,下面挂,线便长起来。挂到将要碰着地了,右手停止扭线而捉取锤子,将线卷在芦管上。卷了再挂,挂了再卷,锤子上的线球渐渐大起来。大到像上海水果店里的芒果一般了,便可连芦管拔脱,另将新芦管换上,如法再制。这种芒果般的线球,名曰绵线。用绵线织成的绸,名曰绵绸:像我现在身上所穿的衣服,正是由三娘娘之类的人的右手一寸一寸地扭出来,而一寸一寸地卷上去的绵线所织成的。近来绵绸大贱,每尺只买一角多钱。据说,照这价钱合算起工资来,像三娘娘这样勤劳地一天扭到晚,所得不到个十铜板。但我想,假如用“勤劳”的国土里的金钱来定起工价来,这样纯熟的技能,这样忍苦的劳作,定他每天十个金镑,也不算过多呢。三娘娘的操持绵叉梗的手,比闲人们打弹子的手更为稳固;扭绵线的手,比闲人似放风筝的手更为敏捷;旋锤子的手,比闲人们抽陀螺的手更为有力,扛一个弹子可赢得不少的洋钱,打一天绵线赚不到十个铜板。如使三娘娘欲富,应该不打绵线打弹子。

三娘娘为求工作的速成,扭的绵线特别长,要两手向上攀得无可再高,锤子向下挂得比她的小脚尖还低,方才收卷。线长了,收卷的时候两臂非极度向左右张开不可。看她一挂一卷,手臂的动作非常辛苦!一挂一卷,费时不到一分钟。假定她每天打绵线八小时,统计起来,她的手臂每天要攀高五六百次,张开五六百次。就算她每天赚得十个铜板,她的手臂要攀五六十次,张五六十次,还要扭五六十通,方才得一个铜板的酬报。

黑猫端坐在她面前,静悄悄地注视她的工作,好像在那里留心计数她的手臂的动作的次数。

(选自《闲居》,丰子恺写于1934年6月16日)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看到一位中年女人常坐在小杂货店里打绵线,看得烂熟,随时都能画出她的形状。

B.三娘娘在店里,一边打绵线,一边卖糖果、香烟、草纸、蚊虫香等,却很少有人来光顾。

C.三娘娘的纺丝工具是人工制成的,散发出传统气息,与夏衍《包身工》中纺织机器相同。

D.三娘娘扭绵线两手向上攀得无可再高时,才收卷;线长了,收卷时两臂极度向左右张开。

7.下列对文本及漫画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画《三娘娘》用笔简洁,与文字相映成趣,画中三娘娘脸部没画眼睛、鼻子与嘴巴,虽给人丰富的想象,但这不是漫画的重心。这体现了丰子恺漫画的匠心独具。

B.文章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写“我”在停泊的小船上眺望三娘娘,以及在写闲吃枇杷时又久久地凭窗眺望她打绵线的过程,这些描写突出了三娘娘劳作场景的真实性。

C.作者描写三娘娘打绵线,先介绍工具构成,再写打绵线过程,“然后”“一边……一边”“再……再”等词,符合逻辑事理,突出了三娘娘技艺的纯熟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