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docxVIP

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专项训练 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甲午战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一、选择题

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民族正义性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同时又是恢复自然经济和维护传统文化秩序的保守心理的反映”,“从爱国主义出发而希望回到中世纪”。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2.下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时间

书目

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

占比

总数

占比

1896年

《西学书目表》

259种

73.6%

93种

26.4%

1900—

1904年

《译书经眼录》

164种

33.4%

327种

66.6%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

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3.(2024·广东模拟预测)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统治者力图通过立宪强化国族认同,如司法制度不仅废除了旗民分治(指旗人不入民籍,不受州县管理)的律令,还允许满汉通婚,地方官员不再区分满汉。这说明,清末立宪改革()

A.旨在缓和国内民族矛盾

B.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C.照搬了西方近代宪政模式

D.利于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解析:选D。材料“废除了旗民分治的律令”“允许满汉通婚”等说明立宪活动有利于民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D项正确。

4.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有改绘)。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治”“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A.宪政改革充满曲折

B.清政府陷入孤立境地

C.宪政改革兼容并蓄

D.预备立宪具有欺骗性

5.(2024·东莞高三月考)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林则徐“师敌之长技以制敌”——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郑观应“欲自强,必首振工商”——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前期的救国探索()

A.以革命的方式作为救国手段

B.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C.始终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宗旨

D.以建立民主政治为主要目标

6.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责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

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

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

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

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

7.(2024·湛江模拟)1898年,清朝官员上奏,“自德人据有胶澳(胶州湾),意直以山东为其所有。入其教者……鱼肉乡邻,无所不至。地方官……一味庇教而抑民。以致良懦者赴诉无门,狡黠者蓄谋潜煽……小民以自卫无术,往往入拳会以求保护”。该官员意在()

A.说明中外冲突根源于文化差异

B.支持清廷招抚义和团的政策

C.剖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强调清朝统治危机的严重性

8.义和团运动反推了“开民智”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民动员的民族抗争运动的兴起,激起了抵制洋货等运动,新知识群体、传统绅士等知识精英,常常直接诉诸群众力量的态度,既体现了“社会启蒙”的成功,也反映了当时“民间社会”势力的茁壮。材料旨在说明()

A.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 B.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C.反帝爱国运动的兴起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9.1891年,在检阅北洋海军后,李鸿章在奏折中称:“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异月新,目前限于饷力(军费不足),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之势。”这反映了清廷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获得广泛的认同

B.反侵略战争导致海军军费不足

C.未能全面认识到海洋国防危机

D.政治改革推动军事现代化进程

1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幕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甲午战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11.下表是不同学者有关康有为的记载。

记载

出处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浏览西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冯自由《革命逸史》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茅海建《康有为的“大同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