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 主要社会动机(上).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社会动机是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的动机。

n哈佛大学麦克里兰教授认为主要有三种社会需要

p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p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的最好的需要

p权利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

n三种需要对应于三种影响较大的社会动机

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

n主要的社会动机(麦克里兰)

三种动机

亲和动机

成就动机

权力动机

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

n亲和动机

p亲和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

p亲和起源于依恋,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是

婴儿对抚养者表现的积极反应,父母满足婴儿的

需求,逐渐产生婴儿对父母的依恋。

p亲和动机指人们愿意与他人相处在一起的愿望。

n依恋理论(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

p安全型:在妈妈身边,可以在陌生的空间里积极

玩耍,和陌生人接触。妈妈离开,不安和烦恼,

妈妈回来,才可以安心继续平静的玩耍和游戏。

p不安全型:反抗型依恋:感知到妈妈离开后,大

声喊叫,极力反抗。妈妈回来,无所适从,左右

为难,既想要妈妈安抚,又在行为上拒绝和妈妈

接触,还时不时瞅妈妈一眼。回避型依恋无所谓

n亲和动机的影响因素

p情境因素:压力越大,亲和越强。悲惨情境能刺激

亲和动机,满足不了容易导致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

p情绪因素

□焦虑高,与他人在一起,反而增加焦虑,亲和低

□恐惧高,愿意与他人待在一起降低恐惧,亲和高

p出生顺序

□随出生顺序递减,长子长女独生子女交往动机高,

父母对他们照料较多,对父母依赖较大。

n亲合动机的作用

p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如交往与沟通的需要。

p获得信息:孤单环境,个体信息来源少,会产生

不安全感觉。亲和获得对其生存和发展有意义的

信息。

p减轻心理压力:分享快乐,分担痛苦

p避免窘境:大家都成群结队,只有你一个人独来

独往,会带来孤僻、不合群、高傲等一些负面评

价。这种情况下,亲和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

n人为什么会有亲和需求哪?学术界对于亲和动

机的心理基础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

本能说

后天学习说

焦虑-亲和说

n本能说:麦独孤

p进化中形成的一种本能。远古时候,个体难以独自

生存,群居增加生存能力,逐渐形成亲和

n后天学习说:社会学习理论

p后天模仿、强化学习的结果,鼓励亲和,得到奖赏,

不合群往往会受到排斥

n焦虑-亲和说:沙赫特

p亲和不是单纯愿意与他人在一起,而是处于不安、

焦虑时,容易导致恐惧情绪,亲和能降低恐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