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考前必知命题热点(二):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考前抢分必备】2024历史高考复习攻略(解析版).docxVIP

06 考前必知命题热点(二):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考前抢分必备】2024历史高考复习攻略(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前必知命题热点(二):传承历史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继而形成了长期以来强烈的自信。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认同是高考历史命题的重要任务,近几年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非常多,涉及思想、习俗、文学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主要包括文学典籍、书法作品、传统戏剧等。近几年高考常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情境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启发学生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拥护者、传承者。

2023年湖南卷第5题通过经典典籍的外传考查中华文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023年河北卷第18题通过书法艺术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2023年海南卷第5题通过琼剧的传播发展考查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的关系;等等。

在2024年高考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仍然会是重要的命题情境,复习时应予以关注。

(1)注意分析不同阶段的历史文化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征,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一系列文化现象出现的历史原因及深远影响。重点关注文化交流方式的多样性,认识文化传承不同载体的历史作用,尤其是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文化交流与传承的影响因素。

(2)从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从民族文化的交融到治国理政思想的丰富,从清乐、史学、绘画、民歌到人文意识、文化认同的形成

(3)同学们在备考时要重点关注文物、家训、优秀小说、戏剧等,并将其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联系起来,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影响等命题角度。

(4)注意文学发展体现的时代特征和书画艺术基本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从古代科技文化综合性的特点出发,分析古代科技、文学、艺术与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注意从通史角度把握科技文化的相关史实。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传统文化的演变历程

时期

演变历程

春秋战国

时期(创

立和发展)

孔子创立儒学,就伦理和政治重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荀子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西汉时期

(改造和

正统)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此后,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魏晋隋唐

时期(挑战

与危机)

佛、道、儒三教并存,玄学盛行,儒学危机,儒家学者掀起复兴儒学运动

宋明时期

(转型与

成熟)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王守仁在陆九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形成陆王心学

明清时期

(批判

与继承)

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和教条,甚至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严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反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工商皆本”;顾炎武、王夫之也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了批判,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传统文化优秀内涵

内涵

表现

重视“以人为本”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思想;孔子提出“仁”;孟子的“仁政”

民本思想

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张载、范仲淹、文天祥、顾炎武等人的思想都有家国情怀的体现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出“为政以德”“见贤思齐”;墨家主张“尚贤”;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中的内容,孟子与屈原的思想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

主张和而不同

西周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孟子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

3.特点:

(1)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不断博采众长,博大精深,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

(3)文化认同成为民族共识,具有凝聚性;

(4)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具有连续性;

4.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和多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借鉴。对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启示。

5.中华文化传承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