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良国际案例--IPO打假的香港模式.pptx

洪良国际案例--IPO打假的香港模式.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PO打假的香港模式:洪良国际罪与罚

;洪良国际注定要成为香港证券监管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例;2012年6月20日,对于香港证监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这一天,香港证监会成功地促使香港高等法院颁发命令:责令因财务造假而上市的洪良国际(00946.HK),以2.06港元/股的价格,回购其IPO之时发行在外的5亿股股票。为此,洪良国际总共须耗资10.3亿港元,这个金额甚至大于其在IPO时所募集的资金净额。这类严厉处罚在香港证券监管史上还属第一次,即使在全球范围也相当罕见。

至此,香港证监会针对洪良国际这场历时两年的执法程序终于走完。

;缘起毕马威职员的举报邮件

;在上市后的2个多月时间里,洪良国际一直平安无事,没有任何人发现其财务造假的嫌疑。直到2010年3月1日,洪良国际IPO的审计机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职员的一封举报邮件,揭开了盖子的一个小角。

;2010年2月20日,在毕马威香港办公室楼下,一位名叫陈秋云的协助洪良国际上市的“中间人”,将一满袋现钞递给毕马威职员刘淑婷,作为她为洪良国际提供审计服务的额外报酬。刘淑婷拒绝接受这笔钱,因为很清楚如果拿了就是受贿。但随后,毕马威高级经理梁思哲将这笔10万港元的现金带上了办公室给刘淑婷。梁思哲是刘的上司,跟她一块参与了洪良国际的IPO审计。刘淑婷随后获悉,梁思哲收受了来自洪良国际的30万港元现金。

;2010年3月1日,刘淑婷将此事以邮件的方式,向毕马威负责内部调查的合伙人何咏璇进行了汇报。随即,该合伙人两度约谈梁思哲,但梁思哲一度否认其收受贿赂。

毕马威于是紧急启动了对洪良国际IPO审计项目的核查,并且发现了一些差异及问题。毕马威决定将此事报告给相关的监管机构,香港证监会及廉政公署于是相继介入该案的调查。

;法律程序的启动

;3月29日当日,高等法院原讼法庭发出临时强制令,宣布冻结洪良国际9.974亿港元,这个金额正好是洪良国际IPO净募集所得,以备未来用作返还给投资人。此时洪良国际银行账户里的现金总额是8.32亿港元,差额部分证监会决定追查去向。

除了启动法律程序,证监会还于当天前往洪良国际的香港办事处执行搜查令,搜走了包括财务账目在内的多份文件及物品。此外,证监会也正式告知洪良国际的上市保荐人兆丰资本(亚洲)有限公司(下称“兆丰资本”),暂停该机构新项目的保荐资格(2010年3月1日以前的项目不受此影响)。

2010年3月30日,香港股市开盘之前,证监会向港交所发出指令,对洪良国际的股票交易执行停牌,直到另行通知复牌为止。

;洪良国际造假手法大起底

;对比其招股说明书及香港证监会披露的造假数据可以发现,洪良国际的造假伎俩其实非常拙劣:在账务数据处理上,通过彻底捏造现金及银行存款,来“支撑”其虚构的高增长和强盈利能力;在业务模式上,通过收购数量众多、分布零散的服装零售网点,利用它们销售信息不透明的特点,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洪良国际招股说明书披露,其2006年到2008年及2009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6.53亿元、9.32亿元、12.67亿元和8.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三成六,此外,其税前利润为别为1.16亿元、1.95亿元、3.09亿元和2.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六成。

而根据香港证监会的披露,洪良国际在2006年到2008年的销售收入分别被夸大了约3.81亿元、7.09亿元及9.75亿元,这就意味其当年实际收入被虚增了1.4倍、3.2倍及3.3倍(图1);税前利润也分别夸大了1.02亿元、1.85亿及2.98亿元,这就表明,洪良国际在此期间的税前利润最多只有1400万元,这三年的税前利润竟被虚构爆增8.3倍、18.5倍和27.1倍(图2)。

;洪良国际虚增收入及税前利润,主要是通过虚构现金或银行存款来实现。其招股书披露的同期账面“现金及其等价物”分别为0.89亿元、1.75亿元和2.38亿元,但按香港证监会的披露,其虚增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分别为0.67亿元、1.65亿元和2.05亿元,这意味着洪良国际几乎完全在虚构“现金及其等价物”(图3)。同时,不难看出,每年虚增的“现金及其等价物”同虚增的税前利润非常匹配,足以反映其造假伎俩的拙劣。

此外,2008年5月洪良国际为发展零售业务收购的福建石狮麦肯服饰,成为其后期“高增长、高盈利”重要的“动力”来源,2008年和2009上半年,此新增零售业务为洪良国际贡献了2.22亿元和2.45亿元收入,占其当年新增收入的67%和77%。实际上,此项收购本身就存在诸多疑点。

;其一,收购石狮麦肯服饰,洪良国际的投资额为1.4亿元,但收购之后的13个月时间,它就给洪良国际带来了匪夷所思的1.54亿元毛利,超过了原始投资额,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这样在洪良国际的“包装”下完成了。

其二,其服装零售业务的毛利率表现不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xah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