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2024~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2月份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完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在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多组距今5100年至4900年的水利系统,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植物考古显示该区域存在史前稻田。这可以用来说明该地区

A.农业发展优于黄河流域B.进行史前治水的最早尝试

C.具备早期农业文明特征D.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2.“平贾”是政府基于市场平均价格所制定的官定价格,涉及公私交易、财政统计等诸多方面。汉初实行每年“十月平贾”,新莽一季度一修订,东汉则出现了“月平”。东汉“平贾”的这一变化

A.增强了与市场的契合度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避免了物价的涨跌波动D.妨碍了民间的商业活动

3.489年,北魏派遣蒋少游出使南朝并密令他偷师建康的宫殿设计。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这反映了

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

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4.唐中叶以后,朝廷为节度使加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带相衔节度使入京朝觐时可在一定限度内履行宰相权责,享受宰相待遇。这表明当时

A.外重内轻形势转换B.朝廷探索控驭藩镇方法

C.中枢政务运转紊乱D.中央改善边疆治理手段

5.元代将部分儒士编为儒户,给予优免部分差役的世袭待遇。明代废除了儒户的优免资格,但给予国子监及地方各级学校生员优免权。这一变化

A.引导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基于对儒学基本态度的不同

C.将理学提升为官方独尊D.推动了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

高三历史————1———(共6页)

6.康熙十八年,礼部颁令要求各地刊印《圣谕十六条》作为乡约,“永远遵行”。雍正二年,朝廷对各条款加以详细注解,形成万余言的《圣谕广训》。这些做法

A.完善了国家的律法体系B.缓和了农村的社会矛盾

C.提升了乡绅的社会地位D.强化了乡约的规范功能

7.19世纪前中期,“FrenchRevolution”中的“Revolution”一词在中国多译为“作乱”“大乱”等;1890年,王韬在《重订法国志略》中将它译为“革命”,1898年后为梁启超等人广泛采用。这反映了当时部分先进中国人

A.提升了外文翻译水平B.倾心于法国式革命道路

C.吸收了现代政治理念D.致力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8.表1为1912——1913年江苏各县知事的出身经历简表(单位:人)

表1

总人数

拥有科举功名者

不具有科举功名、只受

过新式教育者

有前清为官或

任差经历者

185

134

46

139

这一现象

A.源于科举制废除的操之过急B.是南北势力妥协的结果

C.反映了过渡时代的社会特征D.埋下了帝制复辟的隐患

9.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教育部”向租界内学校函发学情调查表。社会各界抨击工部局擅设“教育部”,要求收回上海租界教育权,最终国民政府教育部以“暂不置议”的批示将此事平息下来。这反映了

A.中外教育管理机构差异较大B.列强掌控了中国教育行政权

C.国民政府实行对日妥协政策D.近代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性

10.秧歌是一种源于农事活动的民间舞蹈形式。1942年以后,陕甘宁边区创造出具有革命形式、朴实健康的新秧歌。解放战争时期,跳秧歌成为“胜利”“解放”的象征。由此可见,新秧歌

A.顺应了革命时期的艺术追求B.完成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

C.适应了不同阶层的文化需求D.体现了工农大众的领导地位

11.表2为国家对辽宁的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投资的比重。

表2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比重

39.6%

22.7%

31.3%

其变化主要是由于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C.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D.东北工业布局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