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docx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图片1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图片2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图片3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图片4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内容图片5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天文学的岁差

岁差是一个严谨、反复出现的数学概念,可以精确地进行分析和预测。然而,如果缺乏精密的仪器,我们很难观察和测量它。古代人何时首次计算出岁差?这个问题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大秘密。根据史料记载,发现岁差这一天文现象的是古希腊学者希巴克斯:公元前2世纪,他提出的岁差值为45或46秒,与现代天文学界接受的数字50.274秒非常接近。误差很小,是因为每年改变50.274秒,不到1度的1/60,因此,春分太阳沿黄道移动1度需要72年。在当时观察这种极缓慢的变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希巴克斯在公元前2世纪提出的岁差值被《大英百科全书》誉为重大发现。

数学文化节手抄报:古埃及神话中的关键数字

考古天文学家珍·谢勒斯在著作《古埃及神祗之死》中指出,在埃及的欧西里斯神话中可能隐藏着一组关键数字,这些数字在故事情节上可能多余,但却能提供一套永恒的计算方法。这些数字包括:

12-黄道带星座的数目;

30-每个黄道带星座所占的度数;

72-春分太阳沿黄道移动1度所需的时间,即72年;

360-黄道的总度数;

72×30=2160(太阳沿黄道移动30度,穿越一整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时间,即2160年);

2160×12(或360×72)=25920(完成一个岁差周期或大年所需的时间,即25920年,也就是大回转总共所需的年数)。

此外,还出现了其他数字和数字组合,例如:

36-春分太阳沿黄道移动半度所需的时间,即36年;

4320-春分太阳完成60度的岁差移动,穿越两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时间,即4320年。

谢勒斯认为,这些数字就是古代神话和神殿中反复出现的天文岁差密码的基本成分,这套密码允许人们随意移动小数点,并运用密码中的基本数字进行各种组合、排列和运算,这些数字都与分点岁差率有关。密码中最重要的数字是72,古代神话常在此基础上加36,使成108,然后乘以100,得10800,或除以2,得54,再乘以10,得540(或54000,540000,5400000等等)。

另一个关键数字是2160(春分太阳穿越一个黄道带星座所需的年数)。古代神话有时将这个数字乘以10或10的因数,得216000,2160000等;有时乘以2,变成4320,43200,432000,4320000,无穷无尽。

比希巴克斯更精确:谢勒斯认为,这些数字的演算是被刻意转变成密码,隐藏在欧西里斯神话中,以便将天文岁差信息传达给初入门的人。

葛瑞姆认为这些数字如果真的牵涉到天文岁差,它们在古代出现,委实是不可思议的现象,因为这些数字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太过先进,并不是古代任何已知的文明能够演算出来的。他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包藏这些数字的神话,在古埃及人发明文字之初就已经存在了。从在公元前2450年左右写成的金字塔经文,看到里面就包含有欧西里斯神话的一些成分,而根据上、下文我们可以判断,即使在那个时候,这些成分已经非常古老。

任何金字塔的几何构造都涉及到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金字塔的高度(顶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另一个是金字塔在地面的周长。以埃及的大金字塔为例,它的高度(481.3949英尺)和周长(3023.16英尺)之间的比率,恰好等于一个圆圈的半径和圆周之间的比率,即2π。

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高度乘以2π(如同我们根据一个圆圈的半径计算它的圆周),我们就能够精确算出金字塔的周长:481.3949×2×3.14=3023.16。相反地,如果我们将这座金字塔的周长除以2π,也同样可以算出它的高度。3023.16/2/3.14=481.3949。

这样精确的数学关联,几乎不可能出于单纯的巧合。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埃及大金字塔的设计师确实了解π的原理,刻意将它的数值应用到金宇塔的营建上。就如埃及大金字塔在三度空间上的设计,墨西哥太阳金字塔运用的π原理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巧合。这两座金字塔在建构上都表现出π的关联,而大西洋两岸其他金字塔却都没有这个特征。此一事实足以证明:在远古时代,这两个地区的人类已经掌握先进的数学知识,而且他们在营建金字塔时,都抱持某种基本的“共同目标”。

我们刚才看到,埃及大金字塔使用的高度/周长比率是2π,而这样的一种比率所要求的坡度是非常特殊、很难处理的52度角。太阳金宇塔的高度/周长比率是4π,也同样要求不寻常的坡度(43.5度)来配合,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神秘的理由,古埃及和墨西哥建筑师何不选择比较简单的45度角,只须将一个直角切成两半就行了。

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共同目标,使大西洋两岸的建筑师煞费苦心,不惮其烦,将π数值精确地纳入这两座金字塔的建造中呢?金字塔兴建期间,墨西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07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