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无规世界出奥妙──热学的故事
热现象与热运动
什么是热?
人类在原始时代就学会用火,接触到了热现象。关于热是什么的问题,
很早就成为人们探讨的对象,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
一种见解把热看成是自然界的特殊物质。我国殷朝形成的 “五行说”,
把热 (火)看做和金、木、水、土一样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元素。
在古希腊产生的物质元素论中,也把热 (火)看做是一种独立的物质元素,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就是火。
另一种见解把热看成是物质粒子运动的表现,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家提出的 “元气论”,就认为热(火)是物质元气聚散变化的表现。在古
希腊和古罗马,也有一些学者,特别是原子论者,把冷热看成是物质微粒(原
子)在虚空中运动的一种表现。卢克莱修就曾经说过,运动可以使一切东西
都变得很热,甚至燃烧起来。
不过,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这两种见解都只是直觉的猜测。
在漫长的中世纪,热学几乎毫无进展。直到17世纪以后,一些著名科学
家根据摩擦生热的现象,恢复了古人关于热是物质粒子的特殊运动的猜测,
比如,英国的培根就曾说过,热是一种运动。法国的笛卡儿更把热看成是物
质粒子的一种旋转运动。当时,牛顿、胡克、罗蒙诺索夫等人都相信和支持
热是运动的观点。但是由于没有充分可靠的实验依据,这种正确的观点还没
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更没有赢得学术界的普遍承认。
到了18世纪,人们对热的本质的认识,奇怪地走上了一条弯曲的道路,
复活了古人把热看成是特殊物质的错误猜测。英国的布拉克提出了系统的“热
质说”,又叫做 “热素说”。他认为热是一种看不见、没有重量的流质,叫
做热质。热质可以渗透在一切物体之中,物体的冷热取决于它所含热质的多
少。热质可以从比较热的物体流到比较冷的物体,就像水从高处流向低处一
样。自然界存在的热质数量是一定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
热质说能够顺利地解释许多人所共知的热现象。比如,说物体受热膨胀
是热质流入物体的结果,热传导是热质的流动,对流是载有热质的物质的流
动,太阳光经过凸透镜聚焦生热是热质集中的结果,等等。因此它压倒了热
是运动的观点,获得了广泛的承认。1789年,法国的拉瓦锡把热列入他的化
学元素表里,用T表示,属于气体元素类,物理学中常用的热量概念和它的
单位卡路里 (简称卡),也是在热质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当时,热量就表示
热质的多少。
热质说取得胜利,成为热学的正统理论后,仍旧不时受到一些新的实验
事实的冲击。比如在冰熔解成水和水沸腾变成蒸汽的过程中,只吸收热量,
温度并不升高的事实,就向热质说提出挑战,按照热质说,物质含的热质越
多,温度应该越高。给冰加热,就是把热质注入到冰里去,所以冰的温度应
该逐渐升高。然而冰熔解的时候,尽管每1千克冰吸收了80千卡热,冰的温
度没有升高,同样,水沸腾的时候,每1千克水虽然吸收了539千卡的热,
水的温度也没有升高,冰或者水吸收的热质跑到哪里去了呢?
还是布拉克提出了一种 “巧妙”的解释,说这些热质“束缚”到物质内
部去了,或者说 “潜伏”起来了。他把这部分热质叫做“潜热”。虽然这种
解释不能叫人满意,但是也能搪塞过去。就这样,热质说在热学中称雄了近
一百年。
热质说究竟是不是真理呢?只有科学实验才能做出权威的判断。
1798年,从美国移居欧洲的的科学家汤姆生,后来被封为伦福德伯爵,
在用钻头钻炮筒的时候看到,钻头、炮筒和铁屑的温度都升高了,而且产生
的热量和钻磨量或多或少成反比。他发现,钝钻头比锐利的钻头能够给出更
多的热,但是切削反而少了。这和热质说的观点是矛盾的。根据热质说,锐
利的钻头应当更有效地磨削炮筒的金属,放出更多的和金属结合的热质。伦
福德还用一只几乎不能切削的钝钻头,在2小时45分钟里使大约8千克的水
达到了沸点。实验使伦福德得到了“热是由运动产生的,它决不是一种物质”
的正确结论。
热质说的维护者人多势众,对伦福德的发现进行了种种刁难和歪曲,讥
笑他违反 “常识”。他们说,钻炮时候的热是其他化学变化产生出来的。伦
福德经过仔细检查,没有发现在钻孔过程中有任何东西发生了化学变化。热
质说的维护者们又声称,热是由于钻头把组成炮筒的金属中的 “潜热”钻出
来了。伦福德又经过反复检验,没有发现金属发生了从液态到固态或者从气
态到液态的转变。因此 “钻出了潜热”的说法纯属胡扯。极力维护热质说的
人又说什么这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