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坝小学红领巾气象哨.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坝小学红领巾气象哨.doc

大坝小学红领巾气象哨 2009年秋 秦道新 概 述 大坝小学红领巾气象哨,以1964年开办到现在,已整整45个年头了。45年来,为培育人才,为工农生产服务,贡献了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为大坝地区积累了多年气象资料。其雨量收载入国家每年的水文年鉴。气象哨,一个个辅导老师退休了,一批批小气象哨员毕业后,升入高一级学校,正在建设祖国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后继的辅导员老师和小气象员们,以坚定的意志把哨承继了下来,坚持下去,在各个时期都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因而分别受到乡、镇、县、地、省、中央的表扬。小气象员和辅导老师,出席了各级召开的先进代表大会。 兹将45年的往事作一概论的追憶,以存哨史。并供有兴趣了解该哨情况者参考参考。故不怕过细之指责;不避啰嗦之讽议,溯述如下。 起 步 1964年初,为贯彻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农业大学大寨”及“要迅速建成农村气象网”的指示,学校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开辟第二课堂,叙永县文教科在行政会上,号召全县各校开展课外活动。介绍了外地学校办“红领巾气象哨”的经验。大坝小学,决定也办“红领巾气象哨”。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 办气象哨,既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又无观测仪器,只好先组织起再说。决定让四年级以上学生自愿报名,经核定有四五十人分为四个小组,连我有三个老师参加辅导。 开初,要以一般常识书及“十万个为什么”上的介绍,用薄纸贴在竹竿上,以观测风的方向,对“蒲氏风力表”上的物象变化,判断风力大小;用女同学提供的头发,大家做成“毛发湿度计”挂在教室门口柱头上测空气的湿度,同时判断天下不下雨的可能性。并喂养起黄鳝、泥鳅,看它们在水中躁动沉浮未验证天作色要下雨征兆。还用蚂蚁搬家,蚂咡蜓和燕子赶场,天将下雨。这些已熟悉的民间经验未预测。大坝镇,两条河把它包围其中,天气闷热,鱼在水中不断跳出水面,预示着一场大雨将来临的经验,镇上居民,校中师生见此现象均可判断。气象哨师生对这些现象的探索和预报的准确,使大家兴趣越来越浓,甚至一见到这些现象的出现都奔走相告,主动相聚汇商。气象哨有事可做了。平时关心天象物象以形成了自觉的行动。过去对身边出现的现象,虽习惯地有时谈一谈,但都是不经意地说说。现在是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判断,最后还要验证。 学 习 为把哨办好,我写信给四川大学刘为涛教授。他是我嫡亲舅父,是四川科普协会主席,省科协副主任。1964年12月4日,收到了他从邮局寄给我的书《少年气象学家》。从头到尾认真阅读后,对怎样开展气象工作,心中就有了一个全面而扎实的底。他又在信上叫我多与在成都华兴街科普协会办事处的有关人员联系。1965年4月,我又持叙永县文教科介绍到县气象站访问学习。并同站的值班人员共同观测,向他们请假,读温度计,看风向仪,量雨量,换日照纸,观天上云的变化,翻查有关数据表……同时与他们一道下乡征求老农民的意见。站上陈甘全同志送了我一套《气候学》、《气象学》、《天气学》。县站支部书记许勤英和站长余兴元,因已有我国拍摄的新云图集,就把国外拍摄的旧云图集送给我学习。他们说:“秦老师,我们知道输什么东西去,都会起作用,有什么需要的你尽管说,我们一定支持!”在站期间,不断请教站上领导和其他同志,对我哨的疑问,均一一得到解决。文革中,我又持军管会的介绍到成都,四川省中心气象台参观学习。气象台军管会指定经验丰富的郭振华、梁晓海二个同志为我答疑并讲解有关从观测到预报的浅显理论和名词术语。又送我一册《成都中心气象台环流分型图》,并教了使用方法,每天中午十一点十五至二十分,中心台要广播天气形势电码,每组五个阿拉伯数字,代表不同的天气现象。每天约几十或一百余组,把收听记录下来的电码按所代表的天气现象,填入简易天气图,一目了然大面积天气就知道其形势,结合本哨观测,可据以作出简单预报。 返校后,就组织哨里师生每周星期二、五下午四、五点学习。由我讲解介绍有关天气的一些基本知识。讲完后让大家讨论,质疑问难。我不能回答的,翻查有关书籍,书上找不到答案的,找叙永气象站解释,再找不到答案的,就写信给四川省中心气象台或省科普协会请假,务必把问题、疑难弄清楚,让师生都明明白白。 在收听兄弟台的天气预报时,感到贵州台的预报,我们大坝很有参考价值,于是写信给他们。不久得到贵州台寄来的《贵州省气象区划图》和其他一些我们可作重要参考的资料。 大坝有段时间阴雨绵绵,大家都愁雨天太多,切盼天晴。有天下午雨骤然停了。黄昏,天空出现了星星,人们都很高兴,以为天要放晴了。学校背后城里头十字街有个老农民喻海清说:“噫,晴不起!”果然到半夜又下起雨了。他虽说不出原因,可看得很准。我们觉得民间(包括农村)为了干活,多年积累的根据天物象判断晴雨等的实际经验很丰富,要向他们学习。于是就组织起了以沙坝头石板田熊二顺和朝阳洞后面大麻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