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ppt

  1.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组织行为学-.ppt

组织行为学 OB的发展过程 (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泰勒:科学管理,“劳动定额”、“记件工资”、“工作流程” 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4项管理原则。 韦伯:“层峰结构”,组织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的结构。 特点:人是机器。 泰勒—— “科学管理之父” 历史背景: (搬运生铁块实验) 泰勒的科学管理目标有两个: 一是克服怠工、效率低下的现象。 二是消除劳资对抗,使劳资两利。 为达到科学管理的目标,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1、建立真正科学的劳动过程。(通过实验, 得出了一个普通工人在最合适条件下所能完成的最大日工作量以及标准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工时定额原理和标准化原理。差别的刺激性的计件工资制度。) 2、科学地挑选和渐进地培养工人。 3、将经过科学挑选和训练的工人与科学的劳动过程相结合。 4、管理者和工人之间亲密的和经久的合作。 (二)行为科学理论 梅粤、马斯洛、赫茨伯格、勒温等。行为科学理论的奠 基人是梅粤(G·E·May。) 1927年冬领导了美国芝加哥西方电 气公司霍桑工厂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的 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和访谈实验、群体实验) “霍桑效应”(1927--1932) (1)把人看作是社会的人——即经营企业不只是机器和生产方法。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社会系统学派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美)巴纳德,是第一个将组织结构特征与人类行为特征结合起来研究组织理论的学者。 主要观点 1、组织是人与人的合作系统。。“两个以上有意识的协调和活动的合作系统”,古典理论认为组织是一个权责结构的框框。 2、权力接受理论。权力来自下级是否接受。组织不能靠少数几个人的权力来行事,而必须取得组织内全体人员的支持和合作。古典理论认为组织存在的基石是权力 3、诱因和贡献平衡论: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个体都其需求,如果组织要求成员作出贡献,组织必须对他们提供适当的刺激以满足其个人的需求。这种平衡是动态的。 诱因和贡献的平衡是组织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 (四)群体动态理论 代表人: 勒温(德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人的心理、行为决定于内在的需求和周围环境的 相互作用。当人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内部的 张力,而周围环境起着导火线的作用。 行为公式: B=f(P,E) (人的行为是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 需求层次理论 管理研究的沿革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人性管理 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一)儒家思想 人性问题,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重要问题。 1、孔子的观点: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只是指 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一贯主张“忠恕”之道, “忠”为尽己为人之谓;“恕”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之谓。 “仁”是孔子思想,或者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仁”的主 要内容是“爱人”。他认为爱人不仅是爱亲,还要求行“仁”德 于天下。 2、孟子的观点: 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孟子 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 非之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尺度,没有这“四 心”就不是人。他认为“寻善”不是向外部觅 找,而是反身而诚,内省的修养便成为成人 的重要环节。“四心”只要扩而充之,就可以 成为仁、义、礼、智四德。 3、荀子的观点: 荀子则以“性恶论”为出发点。他较注重的是 “修习”过程,强调习俗环境和习行,这是他 对孔子“习相远”的发展。与孔孟一致的是, 荀子认为人要善于学习,积善成圣。 荀子在阐述理想人格的过程中,与孔孟 相异的地方是开始将人格的内在品性与法的 观念联系起来,开始注意到理想人格的现实 基础。 (二)道家的思想 1、老子的观点: 老子的人性论主要特点是人性自然,人性无善 恶之分。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善或 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 性的异化。老子强调返朴归真的成长之道。他 强调 “报怨以德” 、“宠辱不惊”。 2、庄子的观点: 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对儒墨提倡的仁 义道德的否定。战国之时,儒家学说一般为列 国统治者所采用,仁义也成了当时人们一种普 遍追求。不满于社会现实的庄子,自然把批判 的矛头首先指向“仁义”,认为仁义破坏了素朴 的人性,仁义是虚伪、争夺以及种种社会弊端 的根源。庄子倡导人性回归自然纯朴,反对压 制人性的等级专制社会,这其中就蕴含着人道 主义思想。 (三)法家的思想 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行 了审视,揭示出人性的自私自利的天性。 首先是对管子、商鞅等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uckyh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