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前言/1
海信何以成为海信/1
信芯:惊蛰之路/
青岛/
总理的约定/
奢侈的芯片/
一位名叫战嘉瑾的“带头大哥”/
寻找出路/
芯片梦/
到上海去/
战上海/
那个叫何云鹏的人/
“行不行?”/
英雄的诞生/
孙士华是一位无名英雄/
“11罗汉”/
周厚健/
“信芯”的未来/
“信芯模式”/
报告总理一个好消息/
海信之芯/
“常变常新”/
创新的创新精神/
他们的大脑/
海信模式/
海信的创新精神/
创新使命/
把同样的事情做得更好/
创新英雄 夏晓东/
忧患与挑战/
我们的外忧在哪里,或说威胁我们的最大对手是谁/
我们的内患是什么/
我们要为5年目标做些什么/
海信经验/
“昆虫蜕皮”的疼痛/
TPI/TPM:管理革命/
“三星模式”/
韩国人到来/
“跨国管理”的初现/
和韩国人一起深入/
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创造完美/
什么是企业文化/
追求卓越/
文化史/
海信文化/
服务社会/
牺牲精神/
致命的力量/
低成本扩张的诱惑/
2002年野心勃勃的控股/
等待“戈多”/
内在的冲动/
“木桶理论”/
四大优势/
八种模式/
人本海信/
人力资源/
强者角色的转变与人本企业的诞生/
“人本海信”/
求人/
用人/
育人/
晋人/
留人/
员工就是一切/
稳健压倒一切/
恢复利润计划/
1998年的收缩/
稳健压倒一切/
海信财务模式/
速度,更快的速度/ 前言(1) 我在顾雏军“出事”前两个月知道了海信试图并购科龙的消息,那一天晚上我正与到北京公干的海信副总裁程开训喝茶。基于一种信任,他告诉我海信有6个人正在科龙与顾雏军谈判。
他一再叮嘱我,千万不可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因为事关两大集团,牵涉数家上市公司,稍有不慎,就会遭到证监会的谴责或处罚。
我向他保证,在海信正式公布消息之前,不向任何人透露我所听到的一切,更不会率先将其披露于媒体。
我遵守了我的承诺,静静地等待着海信公布收购科龙的消息。我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被这个消息震惊,而我则不会。
然而,我还是被震惊了,不是因为海信,而是因为科龙。
就在程开训告诉我他们正秘密收购科龙之后不久,顾雏军“出事”了,而且这事出得太大,极有可能致使他自此身败名裂、一蹶不振。关于科龙及顾雏军的种种传言及争论迅即遍及整个中国,甚至波及到了主流经济学界。
就在传媒业兴奋不已的时候,海信公布了它们收购科龙的消息。这就如同给吃了“摇头丸”的中国传媒业又喂了双份剂量的“摇头丸”,兴奋得他们狂躁不安、虚无缥缈,恨不得把这惊天的秘密就像戳一层窗户纸般,一使劲儿戳破。
窗户纸没等他们戳就破了。海信公布了其间可公开的种种细节,但没有对收购科龙的事情给出一个确切的结论——事实上也没有确切的结论,因为直到本文付梓之际,顾雏军和科龙的事儿都尚未了结,海信已成定局的收购也就只能在等待中等待。
就在海信公布收购科龙消息当天,一位媒体同行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看这个事情,我向他口罗嗦了半天,兹录如下:
我是在2个月前知道这个消息的,当时海信的一位高管向我透露,说他们有一拨人在和顾雏军谈判。那时顾雏军还没被抓起来。
我觉得收购很正常。海信虽然在电子百强中排在前十位,从第六到第九都排过,但给人的感觉是它从来没有到达过产业霸主地位,没有真正地成为巨头。它从来没有在电视机行业、空调行业成为第一,除了变频空调领域外。海信要想做大肯定要扩张,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并购。唯一不同的是,很多企业跑到海外并购,而它是在国内并购。
其实科龙的股价下降得并不多,说明投资者对它仍有信心,还值钱;另外,中国股市价值本来就被整体低估了。很重要的一点是,海信的其他业务之间可以做到相互支撑,比如它的芯片,可以把整体成本降得很低。也许别人收购会有很大的压力,海信应该没什么问题。海信负债率很低,在国际上公认的60%的安全线以下,它自己积累了很多钱,海信在青岛建信息产业园时就没有贷款,是拿自己的钱盖的。我估计这9亿元都是它自己的现金。它每年的利润积累下来也不投别的,账上有很多钱。海信在国内家电行业中,应该是财务状况最好的。此外,它是唯一一家没有出过大事的企业。比如,海尔曾被强烈质疑财务状况,2004年又被郎咸平质疑;长虹的APEX事件;科龙更不用说;康佳前两年的巨亏,TCL也公布亏损;而像春兰,基本上已经不再是家电行业的一线品牌。
至于海信这次收购的战略考虑,我和周厚健聊过海外并购,周一直帮TCL说话,我认为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临床学术推广方案.ppt VIP
- 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电子商务基础》补考试卷B.docx VIP
- 老年肺炎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5解读.pptx
- 2025广西公需科目考试答案(3套涵盖95-试题)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VIP
- 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Unit1 Part1 Starting out & Understanding ideas练习含答案.docx VIP
- 二手车买卖买卖合同范本6篇.docx VIP
- 水泥基植物纤维防火保温预制装配式叠合板.pdf VIP
- 2023年高考生物试题解析全国乙卷.docx
- 毛衫专业英语中英对照.docx VIP
- 三字经英文版赵彦春.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