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doc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 1 范围   规定了小麦赤霉病病情指标、子囊壳成熟度和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菌源基数调查、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及预报方法等方面的技术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小麦赤霉病病情调查与预报。 2 术语与定义 2.1 小麦生育期 孕穗期:以1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始期;5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期;80%剑叶环露出为孕穗未期。 抽穗期:以顶部1-2个小穗抽出剑叶环为抽穗;10%的麦株抽穗为抽穗始期;50%的麦株抽穗为抽穗盛期;80%的麦株抽穗为齐穗期。 开花:以麦株中部小穗花为开花;10%麦穗开花为始花期;50%麦穗开花为盛花期;80%麦穗开花为盛花未期。 2.2 病情严重度 以小麦穗部发病情况划分病情严重度,共分5级   0级 无病;   ?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 П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 Ш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 IV级 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 病情指数 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I——病情指数; i——病情严重度级别; hi——各级病穗数, H——调查总穗数。 2.4 子囊壳成熟度分级指标   以室内镜检病残体子囊壳时,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程度为定级依据,共分4级:   0级 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   ?级 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   П级 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辩的孢子; Ш级 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 2.5 子囊壳成熟指数 按公式(2)计算:    ………………………………………………………………(2) 式中: D——子囊壳成熟指数; m——子囊壳成熟度级别; Ym——各级子囊壳成熟度对应的病残体数(根); Y——镜检病残体总数(根)。 2.6 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小麦赤霉病病害流行程度以最终穗发病率为指标,划分为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 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级 别 指 标 1 2 3 4 5 最终穗发病率(%,Y) 0.1<Y≤10 10<Y≤20 20<Y≤30 30<Y≤40 Y>40 3 菌源基数调查 3.1 病残体带菌率调查 3.1.1 调查时间   在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一次。 调查田块 稻麦轮作区,选择残留有稻桩的块田3块;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选择残留有玉米、小麦秸秆或病残穗的田块3块,进行调查。 调查方法 每块田调查50-100丛(株),分别检查稻桩、玉米或小麦秸秆等寄主残体上的丛带菌或株带菌情况,计算病残体带菌率。 病残体带菌率由产生子囊壳的病残体丛或株数占调查病残体总丛或株数的百分率来表示,并按公式(3)计算加权平均病残体子囊壳带菌率: ……………………………………………………………………(3) 式中: L——加权平均病残体带菌率; l——某一类型田子囊壳平均丛或株带菌率; R——该类型田所占面积比率。 调查结果填入赤霉病田间病残体带菌率调查表(见附录A表A1)。 3.2 病菌子囊壳成熟度调查 3.2.1 调查时间   与3.1同期进行。 3.2.2 调查方法   从带菌病残体中取下产生子囊壳较多的一根,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在10根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根挑取子囊壳堆一角(包含里层和外层的子囊壳),放置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判断子囊壳成熟度级别,计算子囊壳成熟指数。检查结果记入赤霉病子囊壳成熟度调查表(见附录A表A2)。 3.3 空中病菌孢子捕捉 用孢子捕捉仪来捕捉空中子囊孢子,以空中孢子的相对浮游量来表示菌源量的多少。 3.3.1 捕捉时间和管理   在小麦孕穗期连续捕捉20-30天,每天捕捉时间0:00-2:00, 8:00时收片,傍晚装片。 3.3.2 孢子捕捉仪的设置   采用定量风流孢子捕捉仪。孢子捕捉仪在麦田设置高度为1.2m。捕捉仪臂长15-17cm,臂转至地面1.5m,微型电动机转速为1500转/分。 3.3.3 粘孢载玻片   采用厚度为1-1.5mm的载玻片,安装上转臂呈45°角,在回旋迎风面上均匀涂上白凡士林薄膜。 3.3.4 镜检和记载   镜检时在玻片中央滴一小滴无菌水,仔细盖上18mm×18mm盖玻片,用10×10倍带十字推进器的生物显微镜计,镜检18mm×18mm盖玻片上的赤霉病菌子囊孢子数量,镜检结果记入赤霉病菌空中孢子捕捉记载表(见附录A表A3)。 病情调查 4.1 病情系统调查 4.1.1调查时间 从抽穗始期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