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经济学(武大,阮建平)第7讲新马克思主义IPE.ppt

国际政治经济学(武大,阮建平)第7讲新马克思主义IPE.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讲 新马克思主义IPE 7.1.依附理论 7.1.1.依附理论产生的背景 1.依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附理论的理论背景:现代化的争论 7.1.2.依附理论的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3.普劳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7.1.3.依附理论的类型及其政策主张 1.激进的依附理论 2.正统的依附理论 3.改良的依附理论 7.2.世界体系理论 7.2.1.世界体系理论的理论来源 7.2.2.世界体系理论的方法论来源 7.2.3.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1.以单一的世界经济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 2.以多重国家体系并存的世界政治体系 3.以科学主义为象征的世界文明体系 * 内 容 简 介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中,除了继承自由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外,还有一批学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批判传统,专门探讨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以及世界体系本身的演变。这方面主要的代表学术是依附理论(Dependency Theory)和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 Theory)。 主 要 内 容 7.1.依附理论 7.2.世界体系理论 7.1.1.依附理论产生的背景 7.1.2.依附理论的理论来源 7.1.3.依附理论的类型及其政策主张 1.依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依附理论的理论背景 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在全球取得胜利,世界殖民体系瓦解。但是,殖民体系的瓦解并不能马上改变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独立后的民族国家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发展问题,即如何真正确保和巩固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和现代化。 Back (1)社会现代化理论:帕森斯的《社会系统》 a.第一个阶段:以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的民主革命为主导; b.第二个阶段:以德国的工业化为主导 c.第三个阶段:以美国为主导,将工业化和民主化有机结合起来 在此,现代化只是一个用来描述欧美历史发展的历史概念,并不具有普遍性。至于作为一个普遍性概念则是后来的事情。 Next (2)经济现代化理论:罗斯托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 a.传统社会:以来仅能维持生存的农业和部分手工业,社会等级森严; b.起飞前阶段:受外来先进社会侵略的刺激,进行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并开始修建铁路等基础设施; c.起飞阶段:短期内实现经济和生产方式的急剧转变,由于鼓励制造业而导致经济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d.成熟阶段:增长在经济中更为普遍,人口城市化和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不平等下降。 e.高消费阶段:大规模群众性消费,服务业飞速发展。 Next (3)政治现代化理论:阿尔蒙德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分析》、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 “第三世界新兴国家,除了若干共产党国家外,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时期就是一个克服社会动荡和防止政治衰朽的世界阶段……欲根除国内政治动荡和衰朽,这些国家必须建立起强大的政府,舍此别无他途可走;强大政府的构建和维持单赖强大政党的缔造和巩固……强大政府就是有能力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一个政府的强大与否,稳步稳定,全凭能否在完善其政治制度化的速度与扩大群众参与水平之间取得最佳,适时地调整二者之间的相互共振,奏出政治上的谐调”。 ——萨缪尔森·亨廷顿:《变化社会的政治秩序》 Next “现代化理论”的共同特点:(1)“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互不相关,截然对立;(2)经济、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变化是相互结合,相互依存的;(3)发展趋势是沿着共同的、直线式的道路向建立现代国家的方向演进;(4)发展中社会的进步能够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交往而显著加速。 “对罗斯托来讲,对他的知识分子助手以及他们为之献计献策的决策者来说,现代化的概念远不是一个学术上的模式。它也是一种理解全球变迁过程的手段,还是一种用以帮助美国确定推进、引导和指导全球变迁的办法”。 ——[美]雷迅马:《作为意识形态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第2页。 Back 1.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 2.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3.普劳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 阿吉尔·伊曼纽尔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提出了“不平等交换”,解释国际剥削机制:(1)资本自由流动导致利润平均化;(2)劳动力非自由流动和不平的交换导致价值流向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工资差异超过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就同一产品而言,发展中国家由于价格水平低,其剩余价值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而工资水平差异是国际贸易价格形成的主要因

文档评论(0)

Ryanwh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