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单元测试.doc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民国和建国初期以及当今又一次风靡的女性旗袍是源于下列哪个民族的
A.汉族 B.维吾尔族 C.满族 D.蒙古族
2.曾经是灰色的人群、蓝色的人群、草绿色的人群的穿着时代是
A.民国时代 B.建国初期 C.“文革”初期 D.满清末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
A.服饰变化 B.饮食改善 C.住上楼房 D.出外旅游
4.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
A.反对封建迷信 B.土葬改为火葬 C.春节禁放鞭炮 D.文娱活动增多
5.下列各项对移风易俗正确理解的表述是
①土葬改为火葬 ②城镇禁放鞭炮 ③广泛开展文娱活动 ④物质文明发展为精神文明的精华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现代化交通工具在中国出现最早的是
A.公共汽车 B.有轨电车 C.民航飞机 D.电气化铁路
7.辛亥革命前夕,由中国人设计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及其设计者是
A.詹天佑 B.李善兰 C.冯如 D.严复
8.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 是在
A.维新运动后 B.洋务运动后
C.辛亥革命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9.开创中国近代陆上、海上、空中交通(国防)革命性变化的奠基者是
A.詹天佑、沈葆桢、冯如 B.詹天佑、李鸿章、李善兰
C.詹天佑、沈葆桢、李善兰 D.詹天佑、李鸿章、冯如
10.近代中国放映电影第一次是在哪个城市?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广州
11.上世纪90年代我国修筑的贯通南北大动脉的又一条铁路是
A.京汉铁路 B.京广铁路 C.京九铁路 D.成昆铁路
12.中国近代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在
A.福建 B.台湾 C. 广东 D.北京
13.新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建立了发达的交通网络,就普及人民的生活而言和大多数人习惯的交通利用率而言,应该首推
A.自行车 B.汽车 C.火车 D.飞机
14.下列通讯技术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信件 ②电话 ③手机 ④传呼机 ⑤电子邮件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④⑤③
15.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
A.中央电视台 B.北京电视台 C.上海电视台 D.广州电视台
16.辛亥革命后几十年,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是 )
A. 西装 B. 列宁装 C. 制服装 D. 中山装下列情况,在民国时期,不可能出现的是(
A.男子流行中山装,女子则以旗袍为日常着装
B中西餐并行于世
C京津地区出现了欧化住宅
D男子普遍留长辫、女子大多缠足
A.晚清时期 B.民国初年 C.国民政府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19.下列著名近代的报纸不属于维新派办的是
A.《昭文新报》 B.《中外纪闻》 C.《强学报》 D.《时务报》
20.列现象在中国近代最早出现,其先后顺序是
①近代报刊 ②西式建筑 ③中国人的西菜馆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曰洋灯,火锅名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仰为尚,洋乎洋乎?盖洋洋乎!”
———陈作霖《秉烛里谈》
材料二 传统社会的价值观是“贵义贱利”,居于“四民之末”的商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但是,晚清社会的发展却从根本上逆转了传统的价值观,“重商”不仅发展为影响深远持久的社会思潮,而且也改变了清王朝的国策,由“重农抑商”变为“以工商立国”。表现在社会风尚方面,就是习俗的更易具有了商业化趋向。商人不仅捐纳功名跻身于绅士之列,而且有名望的绅士们也相率从商,在绅与商的交互渗透中形成了颇具影响力的“绅商阶层。在社会交往中,也出现“交往重衣冠而不问出身”的时俗,“新交因狐裘、旧友以鹑结丽疏,视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