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选修六第十三课 万里长城说课〔岳麓版选修六〕1.docVIP

岳麓版选修六第十三课 万里长城说课〔岳麓版选修六〕1.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选修六第十三课 万里长城说课〔岳麓版选修六〕1.doc

第十三课 万里长城 教学目标 熟悉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延续最长、工程最为浩大的军事防御设施。 理解万里长城既是拱卫中原王朝防御游牧民族袭扰的人工站略防线,同时又是农耕与游牧民族互市贸易、传播文明的生命线。他凝聚着中华各民族之间军事、经济与文化交往的历史纽带。 认识长城积淀和凝聚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刚毅坚强、开放交流、豪情进取的充满向心凝聚力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领悟“万里长城永不倒”是每位公民的责任,保护长城遗址是法制建设与道德规范迫在眉睫的任务。 教材分析 一本课解说 《棵程标准》要求:“简述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认识万里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万里长城始建源于战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各诸侯国在北方修筑了长城。秦始皇讨伐匈奴,统一中原,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从甘肃临洮到辽东,全长6000多公里,史称“万里长城”。此后,历代沿袭,最后一次大规模修缮工程是明朝。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横贯北部七个省市自治区,长达5600公里,形成了今天现存的遗址。绵延万里的长城有数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的敌楼、锋火台,构成了一道完备有效的防御工程体系。 它起伏曲折,遵循依山就势、因险阻敌的选线原则,在峰峦叠嶂、地形复杂的条件下,做到控扼险要、坚固实用、省工省料。在那使用弓弩刀矛冷兵器为主的时代,用这坚固高墙以逸待劳,以坚摧锋,抵御那来如风,去无影的游牧骑兵急风暴雨式的劫掠,无疑是有效之举。 长城,雄奇险峻的巨石造型以及精美砖石的图案雕刻,如同一个巨大的露天博物馆,被誉为世界古建筑奇迹是当之无愧的。 长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历史丰碑,它浓缩了中华民族对物质的驾驭能力,积淀着深厚的社会政治文化内涵,熔铸了刚毅坚韧、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 本课重点:了解万里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 本课难点:1、认识长城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如何建立起对万里长城的保护法规和公民自觉的道德意识。 二、本课应理解的问题 1.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的建筑结构和浩大的建筑规模堪称人类建筑的奇迹。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畔,西至甘肃嘉峪关。过去大家一直认为长城的东起点是山海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考古学家1992年已经证实,鸭绿江畔辽宁丹东虎山南麓才是长城的东起点,史书也佐证了这一考古发现 绘制在地图上的明代(公元1368-1644)长城, 是来保护国家北方边界免受游牧部落的攻击的,它延续了历代修建的长城,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道防线。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2年11月,被称为“水上长城”的九门口长城作为万里长城的子项目也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是人们对九门口长城的形象描述。这个中国长城的唯一一段水上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是一个非常完整、严谨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长城是以关隘、敌台为重点,烽火台为前哨,城墙作依托,点线结合,以点护线而形成的完整防御工程体系。城墙是长城的主体,随地势而筑,在山地多建在山脊或陡崖上,使城墙更加高峻难攀;在平地通常建在江河沿岸,以形成江河和城墙两重障碍。关隘,是长城的要害部位,防守重点,多设在高山峡谷险要之处,或河谷会合转折之地,或平川往来必经之路,以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效。敌台骑墙构筑,与城墙连成一体,是戍守长城的重要战斗工程设施。烽火台也称烟墩或烽燧、烽堠,多建于山顶、高阜视野开阔之处,遇有敌情,昼则燃烟,夜则举火,专供传递军情所用。此外,在重要关隘内外交通方便、利于运动、易守难攻之地,还建有独立的城堡,作为屯兵、储粮之处,亦作掩护、支援之用。 长城的设置是为了防范漠北游牧民族南下的侵扰,然而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就会发现,曾经有无数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