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doc

孫子兵法 三十六計 一、勝戰計 1、瞞天過海 2、圍魏救趙 3、借刀殺人 4、以逸待勞 5、趁火打劫 6、聲東擊西 二、敵戰計 1、無中生有 2、暗渡陳倉 3、隔岸觀火 4、笑裏藏刀 5、李代桃僵 6、順手牽羊 三、攻戰計 1、打草驚蛇 2、借屍還魂 3、調虎離山 4、欲擒故縱 5、抛磚引玉 6、擒賊擒王 四、混戰計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魚 3、金蟬脫殼 4、關門捉賊 5、遠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並戰計 1、偷樑換柱 2、指桑駡槐 3、假癡不癲 4、上屋抽梯 5、樹上開花 6、反客為主 六、敗戰計 1、美人計 2、空城計 3、反間計 4、苦肉計 5、連環計 6、走為上 第一計 瞞天過海 【計名探源】 事見《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三十 萬大軍以寧東土。一日,浩蕩 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 的豪民請求 見駕,並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已獨備。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隨這豪民老人來 至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 幕遮圍,十分嚴密。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 更是繡幔錦彩,茵褥鋪地。百官進酒,宴飲樂甚。不久,風聲四起, 波響如雷,杯 盞傾側,人身動搖,良久不止。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己,一 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 海水橫無際涯,哪里是什麼在豪民家裏作客,大軍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老人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 “瞞天過海”計策 就是他設計策劃的。 “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實屬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戰役偽裝, 以期 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效果。 第二計 圍魏救趙 【計名探源】 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是講戰國時期齊國與魏國的桂陵之戰。西元前 354年,魏惠王欲釋失中山的舊 恨,便派大將龐涓前去攻打。 這中山原本是東周時 期魏國北鄰的小國,被魏國收報,後來趙國乘魏國國喪伺機將中山強佔 了。魏將龐 涓認為中山不過彈丸之地,距離趙國又很近,不若直打趙國都城邯鄲,即解舊恨又 一舉雙得。魏王從之,欣欣 然似霸業從此開始,即撥五百戰車以龐涓為將,直奔趙 國,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急難中只好求救于齊國,並許諾解圍後 以中山相贈。 齊威王應允,令田忌為將,並起用從魏國救得的孫臏為軍師,領兵出發。這孫臏曾 與龐涓同學,對用兵之 法,諳熟精通。魏王用重金將他聘得,當時龐涓也正事奉魏 國。龐涓自覺能力不及孫臏,恐其賢於己,遂以毒刑將孫臏致 殘,斷孫兩足並在他 臉上刺字,企圖使孫不能行走,又羞於見人。後來孫臏裝瘋,幸得齊使者救助,逃 到齊國。這是一段 關於龐涓與孫臏的舊事。且說田忌與孫臏率兵進入魏趙交界之地 時,田忌想直逼趙回邯鄲,孫臏制止說:解亂絲結繩,不可 以握拳去打,排解爭鬥, 不能參與搏擊,平息糾紛要抓住要害,乘虛取勢,雙方因受到制約才能自然分開。 現在魏國精兵 傾國而出,若我攻魏國,那龐涓必回師解救,這樣一來邯鄲之圍定會 自解。我們再于中途伏擊龐涓歸路,其軍必敗。田忌依 計而行。雖然,魏軍離開邯 鄲,歸路中又陷伏擊與齊戰于桂陵,魏部卒長途疲憊,潰不成軍,龐涓勉強收拾殘 部,退回大 梁。齊師大勝,趙國之圍遂解。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的本 事。又後十三年,齊魏之軍再度相交于戰場,龐涓複 又陷於孫臏的伏擊,自知智窮 兵敗遂自刎。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第三計 借刀殺人 【計名探源】借刀殺人,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當敵方動向已明, 就千方百計誘導態度曖昧的友 方迅速出兵攻擊敵方,自己的主力即可避免遭受損失。 此計是根據《周易》六十四卦中《損》卦推演而得。彖曰:“損下益 上, 其通上 行。”此卦認為,“損”、“益”,不可截然劃分,二者相輔相成,充滿辯證思想。 此計謂借人之力攻擊我方 之敵,我方雖不可避免有小的損失,但可穩操勝券,大大 得利。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 齊國,形勢危急。 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 於是子貢遊說齊相 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剷除異己。子貢以“憂在外者攻 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 輕易主動,擴大勢力, 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剷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 而攻齊,怕師出 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 就有了攻齊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 吳國,對吳王夫差說:“ 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齊。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 不就可抗衡強 晉,成就霸業了嗎?”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 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遊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 標,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