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课稿.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四、说教法学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情景教学法,阅读教学法,点拨指导法,将以上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以情景的渲染,反复阅读的发现,教师的适当点拨领着学生完成教学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辅相成。 主要运用了以下学法: 自主学习法:自主预习,疏通障碍;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以便在老师的讲解中很快进入文本。 分组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这是让学生走出课文,从生活中发现中国人的自信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合作探究法:团结互助,资源共享;这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探究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得到充分应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在课的一开始,我先播放一段“9-18”的相关视频,9月18日是每个华夏儿女心中永远的伤痛,当时光的指针拨回到1931年9月18 日,一幕幕惨像扑面而来,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却采取不抵抗的消极政策,致使我东三省被日军侵占长达十四年之久。国难当头正是需要我们万众一心的时候,可是国民党的一些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却在北京等地举行法会,以求解救国难。1934年,当时颇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的报纸《大公报》居然公然哀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让我们走进那段岁月,在鲁迅先生的呐喊声中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在这里给大家作一个短暂的展示。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自然地将入文和入境结合起来,为全文学习,打下感情基础。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什么句式?表明了作者什么态度?你能在文中找出直接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吗? 从解读文章标题入手,引导学生略读课文,找出核心句: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用于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使学生迅速把握作者的态度。 (三)、研读课文,探究逻辑,寻突破口 学生们再次阅读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文章标题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态度,既然敌方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作者还要承认敌方所说的是事实呢?学生的这一疑问,恰好是作者论证的突破口。 带着这一疑问,进一步走进作者的论证思路: 1、驳敌论点 考虑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教师先示范分析:首先明确:敌方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敌方论据:三个事实: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中国国土时,他们从未想过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自夸“地大物博”是信地信物,只希望国联是信国联,“自信力”这么圣洁的字眼用在他们身上简直是糟蹋。所以,鲁迅说这部分人失掉的是他信力。那部分人失掉了他信力后,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他们开始求神拜佛,自欺欺人,发展一种自欺力。作者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驳斥了敌方的观点。师生进一步合作探究:敌方观点,以一部分人成天叫嚷着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就说所有的中国人都失掉了自信力,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证己观点 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他是怎样论证的? 教师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从文本中找出作者驳论时所具有的观点,训练学生的逻辑分析和归纳能力,教师则主要是点拨,提示,总结。 学生们经过分析大都能够明确:作者满腔热情的赞颂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围绕着中国的脊梁加以论证。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总结归纳:作者采用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组织逻辑,并进一步明确: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用于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这是为什么呢?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结合文章主题,在全局意识下,审视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借谱写一曲“脊梁颂”,鼓舞失望的中国人民。同时让学生们举例说明他们所知道的“中国的脊梁”,沟通课堂内外,拓展思维。 (四)、扣标反馈,巩固提高 设置情境:鲁迅先生热情洋溢的盛赞“中国的脊梁”,而当今社会,有的人崇洋媚外,有的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更有人想方设法踏出国门,再不回来。面对这种现象,你如何进行批驳?写一篇600字左右的驳论文。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完成本次教学。 六、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形象直观,简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文档评论(0)

书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