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
——读杨绛《我们仨》
前言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于一年前先他们而去。在最亲密的人儿离去四年后,92岁的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丈夫和女儿三人生活的点点滴滴至情至深的故事——《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记录了从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九八年钱钟书先生逝世的坎坷历程。
一、结构简说
从第一部《我们俩老了》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感动于钱钟书夫妇互相扶持互相依偎的温馨。动情于杨绛先生从平淡生活中体味出的恬淡美好,做学问过生活都有条不紊,既严谨又有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知福的人,所以也更加懂得惜福。第一部《我们俩老了》与第二部《我们仨失散了》或许可以归结为一篇。杨绛先生讲述了一个梦,梦里的寓所古栈道,像是相隔万里,梦里的路一深一浅,梦里的人知道自己仍在天地间却不知这是梦境。或许心里明白,也寄希望于这相聚的梦能长长远远地做下去吧。若知离别在即,我怎舍得一觉醒来梦里人影飞去,还不如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道一声再见,又能再见一面。离别拉长,对于至情至性的人,是痛苦也是快乐。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他从此消失不见。我们仨里,诉说了那场万里的梦,有时觉得似两个书呆子般的单纯,有时候又感动于质朴的温情。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是杨绛先生对一家人的细细回忆。从她和钱钟书新婚去牛津求学一直细述到女儿媛媛和钱钟书的相继去世。这几十年的婚姻家庭生活,仨人过得平淡安稳。在国外留学期间自己学做饭攻克学问难关,回国后遇上战乱文革能相互支持,文革后伴随病痛的老年生活也能在读书工作中安详静默。无论多困难的境地,在杨绛先生看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不去打破世界的方圆,只求在自己的方圆里求得一份自由闲适。写的是大半生,写出国留学,写张罗生活,写生儿育女,写战乱迁徙,写事业流转,写学术研究,写生老病死。这些都是从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角度平实的记录文字。质朴恬静如此,唯其克制如此唯其至情如此,书中,有不少杨绛先生为钱钟书的“孤傲”正名的叙述,也有不少为女儿“可造之材”“读书种子”名头的引用。这些主观化,感性化的叙述,情真意切。钱钟书先生生活上的憨厚与学问上的严谨,杨绛先生自由温和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的秉性,女儿圆圆果敢伶俐聪明乖巧的模样。这样温情的一家,这样自由随性甘于平淡的三人组成的家庭如何能不叫人羡慕?书里的彩页有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照信札图片,还有钱媛在病床上未能完成的《我们仨》。这本朴素无华的小集子,让我恍然。人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相聚得来还须散。难道短短几十年的世间一遭真的就不需要去珍惜了么?或许应该勿执吾念,如先生所言:“我一直相信有这样的人生,家人共勉,平淡幸福。”
二、思想内容浅析
这本书很薄,却让我看完之后觉得很沉。书已是合上,心却无法平静。少了开始的甜蜜,直击三人走散的痛苦。“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底都是梦。”这么一句话,就像是在撕扯心肺。心痛的感觉如此深刻,我唯有往下读不让思绪肆意。“我不要儿子,我只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从今以后,我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事实如此……”这话是钱钟书先生对妻子杨绛说的,也许你也曾这样,常常,瞪着书上的一句话,心惊。有时是被窥探的气恼,有时因为对了自己的胃口而称快,有不屑,还有很多向往。也未必是书,可能是一段音乐,一幅画,甚或是一次日出,几句窝心的话。只一下子,就有了被懂得的快乐。越来越多的人,在记忆的河里往前游,溯之,道阻且长。一路上细细碎碎,回首往事,才发现平淡里透露的真挚都在所谓的一个叫“家”的寓所里,梦如泡影过后,它只不过是旅途上的一个客栈。仨人都走散了……我很垂怜这个“散”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便在于此。某一次的回眸某一次的牵手,纪念旅途里忽然的美好,思量着,他们在牛津的岁月里,在上海的岁月里,在清华的岁月里。从年轻到年迈,从颠沛辗转到相伴相守,恍惚梦醒,斯人不在,迟暮之年,哪堪物是人非零落散。看到钱对杨的真情,眼泪簌簌止不住了,这书是杨绛这个女人诉不尽的叹。
三、杨绛这个女人
《我们仨》是杨绛先生92岁时写成的,文字隽永风趣,如同一杯清茶,散发着淡淡幽香,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她是一个清秀文雅的女子,看着她的文章,尤其是关于文革时代的回忆,很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1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docx VIP
- 2023年山东新高考历史答题卡.pdf
- 贝雷片计算参数.pdf VIP
- 江苏城投平台梳理(下):苏南篇.pdf VIP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doc VIP
-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规划文本.pdf VIP
- 液压挖掘机分阶段功率匹配技术:原理、策略与实践.docx VIP
- 《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高清版).pdf VIP
- 18G9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_169.Jpeg.docx VIP
-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卷.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