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 1938——1949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学发展 第一节 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7年,芦沟桥事变之后,抗日救亡压倒了一切,从而焕发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昔日因为政治或文学观点的不同而彼此对立的各家各派作家,此时都捐弃前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实现了统一。 一、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发起人包括各方面的代表97人,选出周恩来、孙科、陈立夫为名誉理事,理事45人,其中有: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等等,由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文协在全国各地设了数十个分会,出版了会刊《抗战文艺》(1938.5.4-1946.5),先后出版了71期,是贯通抗战时期的唯一刊物,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发表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此外,由茅盾等主编的《文艺阵地》也是一个影响巨大、存在时间久长的刊物。 ????“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囊括了包括无产阶级文艺运动、自由主义文艺运动、国民党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在内的各阶层、各派别的新旧作家。 二、战时文学特征: 从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年连绵的战争使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动荡的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形成了不同于二三十年代的另一种文学景观。这12年的文学(又称40年代的文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和战争救亡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战争直接影响了作家的写作心理、姿态、方式以及题材、风格,即使是那些远离战争现实的创作,也不自觉地打上了战时的烙印。 ???? 2、文学发展的时段性很清晰,这主要是因为战争局势的发展变化,影响了不同时段的时代审美倾向。 ???? 3、不同政治区域的文学分割并存。战时形成的地缘政治文化,对文学的发展和风貌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不同的政治区域有着不同的风貌。主要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和沦陷区文学。而国统区在全国所占的面积最大,拥有的作家也最多,文学思潮和创作都比较活跃,所以比起其他区域文学来,更能代表40年代文学的主潮,但是在不同的战争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基调和风貌。 第二节 国统区抗战文艺的演变? ? 40年代国统区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时段性:从抗战初期的亢奋热烈,到相持阶段的凝重反思,再到解放时期的喜剧性嘲讽,文学情绪的变化影响着文学风貌的转换,主要分三个时段: 第一个时段,从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战初期,整个国统区文学的基调表现为昂扬激奋的英雄主义,救亡压倒了一切。作家们大都真诚地放弃了自己的个性追求,和广大的民众一起高唱时代的进行曲,文学表现出了强烈的功利性和宣传性,存在着公式化和概念化倾向战争浪漫主义成为普遍的文学习气。 第二个时段,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特别是以1941年皖南事变为标志,社会心理和时代气氛、情绪也为之一变,国统区令人窒息的氛围促使作家们走出廉价的乐观主义,开始进行冷静而痛苦的反思。人们开始正视战争的残酷性和取得胜利的艰巨性,正视各种因战争而重新表现出来的封建文化的积垢和现实中的腐败现象。这种"新的苦闷和抑郁"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民族的,作家在苦闷和抑郁中开始了更加深刻的思索,随即整个文学创作的方向发生了进一步的调整,文学观念、文学主题、题材、文学形式和风格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迎来了抗战文学创作的丰收期和成熟期。 (一)、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为爱国主义主题的深入和题材的纵深开掘: ????1、面向现实,深入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更新的现实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疾的讽刺暴露小说纷纷出现。如张天翼的《华威先生》、丘东平的《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沙汀的《老烟的故事》、宋之的的《雾重庆》、巴金的《第四病室》、老舍的《残雾》等,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代表作。 2、转向历史,这方面的题材有两种:一种是从民族历史中,寻找民族美德和民族的脊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而出现了以郭沫若的《屈原》为代表的历史剧创作热潮。另一种是探讨民族性格的优劣得失,萧红的《呼兰河传》、老舍的《四世同堂》、曹禺的《北京人》和《家》都体现着上述特点。 3、面向自己,描写爱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